环球时报:英超难治中超“顽疾”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5:52 人民网-环球时报 |
假球黑哨伤在明处 经营不善病在体制 中超作为一个年轻的联赛目前陷入困境,人们一时半会也看不到能拯救这个联赛的“速效”良药。如果换一种思维,假设发生在中超身上的这些“疑难杂症”,转移到英超的身上会怎样?退一步讲,英超是否也会遇到这些问题?“换位思考”或许有助于人们对中超的困境有更清楚的认识。 病症一:假球与黑哨 “假球”、“黑哨”是暴露在中超体表的两大毒瘤。在英超也有这种事吗?英格兰职业联赛发展了100多年,这期间也出现过一两例,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而且一出现即遭“棒杀”。 “假球”、“黑哨”虽然是发生在球场上的丑恶现象,但其背后的社会大环境也值得分析。当“诚信”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会公德,任何违背诚信的行为都遭到社会的唾弃时,一个球员或裁判“图谋不轨”,必将会被足球圈乃至整个社会所不容。前些日子切尔西球员穆图因涉嫌吸毒被俱乐部开除,就很能说明问题。 另外,英超球员都是富翁,即使最普通的球员月薪也有上万英镑,裁判收入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也算丰厚。在这种情况下“铤而走险”,动力就显得不够强大了。 在英国,媒体的制约对净化足坛也起到很大作用,英国的体育记者非常职业,再加上神通广大的“狗仔队”,再隐蔽的不轨行为都有可能被曝光,这对假球和黑哨也起到了威慑作用。 病症二:罢赛 和中超一样,英超比赛中一样存在很多判罚上的争议,经常有主教练在比赛后对裁判判罚大发牢骚,球场上也经常出现球员围着裁判抗议的情景,但是仅此而已。无论是英格兰足球联赛管理机构,还是经常报道联赛的足球名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对中超的罢赛现象感到难以理解。 在英超,各俱乐部对自身形象都看得很重,他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足球俱乐部,而是一个公司(有的甚至是上市公司),需要向球迷出售他们的产品(即比赛)来赢利。如果因为对判罚不满而罢赛,一方面是对买票到现场看球的球迷不尊重,另一方面也给俱乐部自身的形象抹了黑。 英格兰联赛非常注重维护裁判威信。主教练有权对判罚表示不满,但是不能对裁判有“侮辱性”言语,否则将遭到英足总的严厉处分,如被暂时停止指挥比赛等,像曼联队主教练弗格森这样的大牌人物都遭到过这种处罚。球员如对裁判动粗,也会遭到禁赛处分。当然对确实有失职行为的裁判,足总也坚决处分。本赛季初,一名裁判对某球员出示了两张黄牌却未将其罚下,由于这种低级失误,他被吊销执法资格1个月。 病症三:联赛经营不善 中超联赛名义上从甲A升级而来,但是在市场开发上却没什么进步。一方面是上座率低得惊人,上周末的四川赛区已低至2500人。另一方面俱乐部自身普遍缺乏“造血”功能,只能靠赞助商“输血”,整个联赛处于一种“贫血”状态。 英超在联赛经营上的成功非中超所能及。忠实的球迷从根本上保证了各俱乐部的门票收入。曼联队的老特拉福德球场有6万多个座位,一场比赛就能收入100多万英镑。为了回报球迷的支持,俱乐部苦心打造精彩比赛,花巨资买来许多大牌球星,增加比赛的可看性,“主观”上保证了上座率。同时电视直播比赛有次数限制,并实行收费,这就从客观上减少了对上座率的负面影响。“取之球迷,用之球迷”的经营战略,是支撑英超良性发展的基础,而电视转播则是英超“财大气粗”的最重要因素,一些小俱乐部几乎就靠电视转播分红来维持运转。 英超的良性循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中超的“重症缠身”也有错综复杂的背景。国情不同,英超之石,未必能攻中超之玉,但在发展之初,多看看别人的经验,总能少走些弯路。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英晚秋 为保护自己的球队,曼联球迷打出“收购曼联会短命”的横幅(上);为净化中国的足球环境,中国球迷则将批评的矛头直指黑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