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体育:鸡肋世界杯难成乒坛大赛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7:22 南方体育 |
方正宇 在萧山举行的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女单赛事,尽管汇聚了来自各国的顶尖高手,但是就其受关注的程度而言,却远在世乒赛和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之下。可以说在“世界杯”这样一个看似至尊无上的头衔之下,出现的其实只是一项形同鸡肋般的普通赛事。 在乒乓球世界杯诞生之前,能够代表乒坛最高水平的赛事只有世乒赛一项。但由于世乒赛具有规模大、周期长、项目全等特点,因此当时人们曾经希望在最受欢迎的男单项目上出现一项“精英化”的高水平赛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届世界杯于1980年正式诞生,这项赛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那些最顶尖的高手才有资格参加,比赛的质量呈现出“少而精”的特点。而且由于欧洲在乒乓球职业化方面领先于亚洲,因此他们对于举办世界杯并没有特殊的兴趣,导致世界杯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项主要在亚洲地区举办的赛事。 一个每年都举行、只有十六人参加的比赛,很难和足球世界杯进行比较。最近7届男子单打比赛,居然有6次放在中国,并只有一次在省会城市,本次世界杯更是放在杭州乡下的小镇上,完全沦落成为一个鸡肋比赛。中国选手接连失掉锦标赛和奥运会的男子单打冠军,却在世界杯上称王称霸,关键是外国选手根本不重视。马琳在两项大赛上连决赛都进不去,拿到世界杯的冠军又有什么意思? 在这项赛事的早期,的确曾经吸引到乒坛的密切关注,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顶尖水平较量的观赏需求。但随着乒乓球在1988年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之后,由于奥运会男子单打的赛制与世界杯大致相仿,而且还具有“奥运金牌”这样一项特殊的荣誉,其地位显然在世界杯之上。于是在“平民化代表”世乒赛和“精英化代表”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之间,世界杯并不具备自己的独特吸引力,在乒坛的地位也因此逐步下滑,导致近年来只有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愿意承担赛事,而这又进一步让世界杯变得越来越像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大奖赛”。 随着奥运会引入乒乓球项目以及亚洲地区乒乓球职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杯这项赛事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包括几年前推出的女子世界杯,它们在乒坛的吸引力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而世界杯的最终结果,在乒坛的分量也十分有限。尤其在今年,乒坛高手们的重心都集中在对于奥运会金牌的争夺上,而在奥运会结束两个月之后就举行的世界杯上,这些选手未必能在短时间内立即恢复到个人的最佳状态,因此无论是男单还是女单的比赛结果,尚不足以支持人们针对乒坛格局未来几年的整体走势提前作出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