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特约新华社记者杨明:徐明之败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9:40 体坛周报 |
冷静旁观了“中超革命”数日,眼见改革者们的锐气受挫,几乎毫无作为的中国足协重新掌控了局面,我认为有必要对改革派的第一轮攻击的得失进行一番总结。 按理说,呼吁荡涤中国足坛的污泥浊水,对不可救药的中国足协进行体制改革,这是高度契合广大球迷和公众利益的绝对好事,但为什么得不到大众的支持,被不少媒体冠名为“闹剧”和“动机不纯”,我以为,徐明们至少犯了两个大忌。 第一个大忌:没有赢得广大球迷的支持,没有站在广大球迷的立场上,真正反映大众的根本要求,而是不断强调作为投资方的俱乐部权益受到侵犯。改组中超,索求“四权”,这些牵涉到他们具体利益的呼吁,仅仅属于“贵族们”的呼喊,和球迷与大众毫不相干。球迷和大众关心的是比赛是否吸引人,假球、黑哨和赌球现象是否能减少,球迷们花钱花时间看中超是否值得。你俱乐部赔不赔钱,愿意不愿意继续玩,是你们自己的事。徐明们的“登高”一呼,没有站在泰山之巅,只是站在小土丘上,把一场本可以“上应天时,下和地利”的改革,煮成了有“争利”、“逼宫”之嫌的夹生饭,实在是败笔。相比两年前的反黑风暴,“中超变革”成为了“空中楼阁”里的厮杀,宫廷内的火并,没有与媒体和大众产生合力。 第二个大忌:没有赢得国家体育总局之上的高层明确支持。从体制改革入手,牢牢抓住中央和政府大力提倡的国策,顺应中国深化改革大潮,这是确保改革派只赢不输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没有人敢反对行政部门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中国足协不敢,国家体育总局也不敢,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徐明扔出的13份改革建议和随后的8项声明,虽然看上去把足协炸得灰头土脸,但由于过于自信地高估了资本的力量,没有采取有效的途径谋得更高当局的认同,所以,难成气候。反观反黑风暴,由于媒体和大众的高度互动,中央领导及时做出了明确批示,支持体育界反腐败,媒体又紧紧咬住司法介入不放,人大代表联名上书,这些有效、有力的措施最终导致司法介入足球。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徐氏“革命”就这样输下第一阵。但是,这场改革风暴并没有流产。事实上,中国足坛近年来的“地震”频频,但像这次仅在10天内就把谁都奈何不得的中国足协一度逼到绝境,最终明确表态必须要改革和放权,并承认中国足坛严重问题由足协承担主要责任,以及公开联赛财务,这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是不可抹杀的革命性成果。 在中国,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尤其是牵涉到部门利益的改革,从来没有一步到位的。徐氏“革命”仅仅是第一个回合,目前的局势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悲观,一波三折是正常不过的事。对这场斗争存一蹴而就心理,以为一战就能取胜,是犯了革命的幼稚病。 杨明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