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体操队切勿矫枉过正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5:17 钱江晚报 |
夏益杰 据国家体操队黄玉斌总教练透露,国家体操队今后的训练方向为抓全能、抓团体。从明年开始特别是十运会所有报名参加的队员都不能偏项:男子至少要参加四个项目,女子至少要参加三个项目。 体操队制定该政策的初衷并不难猜测。中国男子体操在雅典奥运会的溃败,很多业内人士分析,是缘于参赛阵容的“瘸腿”:参加比赛的6员大将中,只有杨威一人是全能型运动员,导致在团体比赛中排兵布阵没有周旋的余地,在个人全能比赛中杨威一人孤掌难鸣。团体和个人全能的全线失守,又导致了队员在单项比赛中心理失衡,最终遭遇了难堪的滑铁卢。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说,体操队制定这样的政策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回顾一下中国男子体操近几年的奥运征战史,我们就不由得对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新政策有另一种担忧:这样的一刀切会不会矫枉过正?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矢志夺取男子团体金牌的中国体操队在抓全能、抓团体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临阵换枪,在比赛即将开始的最后时刻用全能型队员郑李辉换下了“吊环王”董震。虽然中国队最后如愿以偿地摘得了男子团体金牌,却引起了众多的非议:以牺牲一枚把握十足的吊环金牌的代价,来换取一枚原本就十拿九稳的团体金牌,中国体操队的这步棋是否值得商榷?吸取教训的体操队在今年雅典的奥运会上开始向专业化发展,一举推出了7个冲金点,鞍马、跳马、双杠等项目更是势在必夺,最后却仅以一金惨淡收场。 可以说,中国男子体操这几年在是否抓全能型运动员这个问题上始终是在左右摇摆。求大——确保团体和全能这两项中国体操队认为分量更重的金牌,还是求全——各个突破,冲击更多的单项金牌,成为中国体操队两难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许会出现第二个董震式的悲剧人物,或者再次遭遇雅典奥运会惨败的教训。这是中国体操界在做任何一个决定之前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