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国:投资人的资本革命 还是权力的重新分赃?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22:27 新浪体育 |
当张海高调同徐明等中超俱乐部老板们一道,大肆凸现自己的“投资人”身份与中国足协叫板时,他决策的投资项目下的员工----深圳健力宝的球员们,却因从“投资人”处长期拿不到工资而准备罢赛。这两件事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 作为评论者,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张海并没有把健力宝的窘况作为在经营权上向足协叫板的一个有力依据:正因为足协在产权、经营权等方面对俱乐部的盘剥,才使得健 力宝落入如此窘境。张海没做这种最方便最显而易见的推论,当然不是因为他想不到。而是因为这样的推论无法说服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因为这根本不是事实。 从一个投资人角度,张海两年前高调投资足球,并还一度想拓展一个足球王国,到如今被“踢出”健力宝的权力中心,只能说明作为投资人,他当年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这项投资彻底失败了。 一项决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正如一项投资的目标有很多一样。今天这些俱乐总老板们,事实上都或多或少与张海一样,感觉自己投资足球这个项目是失败的,这是使这些“投资人”们有造反冲动的根源。而此时,他们也该扪心自问一下:当初投资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是今天喊的如此之响的对足球的经营并从其中赢利? 事实上,中国的这些所谓足球投资人,从投资足球那一天起,就根本就没有把足球经营当成自己的投资目标,他们的真正目标是与足球这张所谓“城市(地方)名片”背后的权力结盟,以获取足球之外的超额利益。如此,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短线投资,其最终结果也就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另一种是得到了收益,但随着边际效益的递减,收益日趋于无甚至为负,再继续投资下去也就成为失败。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所谓“革命”便发生了。但假如我们把革命正面理解成“革故鼎新”而非抢夺权力,那么至少现在,去把俱乐部与足协的叫板称之为革命就过分夸张与不真实了。因为夺权并不天然意味着革命。事实上,在历史的大多数场景下,夺权意味着获得攫取超额利益的资格,甚至意味着获取分脏权。 中国足球市场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现在面临的所谓崩盘局面,并不是个体事件,它反应的是一种共性:在中国,市场化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它的开始必然也必须经由权力之手大力推动,而一旦市场化开始后,出于逐利本能,权力不仅不会适时离开,反会加深对它推动的事物的控制,以从中获取在非市场机制下行政权力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超额利益。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市场化,尤其是和权力关系相近的行业的市场化,总是落得非驴非马的境地。足球只是其中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所谓资本向权力的叫板,似乎有那么一些革命的味道。但,且慢,中国足球的现状,并不是足协一方的行政权力造成的,而是由足协与俱乐部背后的权力共谋形成的。说的极端些,职业化十年来,足协与俱乐部事实上在各自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着一场心照不宣的共谋分赃:俱乐部通过与地方、部门权力的结合,获取足球之外的超额利益,这一利益的直接来源是土地、税收、信贷等等国有资源,而足协则获取由于这些国有资源的流入而泡沫化的国内足球市场的直接收益,如广告、联赛冠名费等。 当足球外的超额利益由于种种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原因,不能再满足俱乐部的要求时,国内足球市场的泡沫也就随之破碎,俱乐部与足协双方都落入困境,这时,一场重新分赃也就再所难免。这,也许才是对这场所谓“革命”的最好解释。 在这场争夺重新分赃权的过程中,参与者们其实是各怀鬼胎的。对于那些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高调参与是为了对自己的决策失败进行掩饰;对那些已获取到目标收益者,跟风是为了寻求一个对方方面面(最主要是曾给过自己利益的背后那个权力)能有所交待的金蝉脱壳的理由;而对大张旗鼓迎头而上者,则是野心勃勃进行一场新的足球“圈地运动”-----至于圈地成功会如何运用,这大概不是外人可以猜度出来的,但却可以下一个判言:绝不是“革命纲领”那些义正而宏大的蓝图的建设与实现。因为中国的足球投资人们投资的从来就不是足球,而是权力!当整体宏观环境下权力还不能退出市场前,对于精明的投资人来说,足球这一投资品种最吸引他们的就不会是足球本身,而是其“名片”属性所天然具备的与权力易于结合的特征。剩下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不同的运作方式而已。 所以,对于目前这场俱乐部与足协之争,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它过高估计,尤其是名之曰“革命”,甚至抱有足球之外的其它目标与幻想。我们对它最大的寄望也只能是势力重新划分的结果,在客观上起到部分顺应足球发展规律的作用,能给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一些正面效果。 (程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