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国青胜利令未来还可以遐想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11:58 体坛周报 |
作者: 周文渊 继U17少年队后,U19青年队也杀进了世青赛决赛圈,青少年足球俨然成为满目荒芜、遍地狼烟的2004中国足球的一方世外桃源。其实,谁都明白,这些表面性、边缘性的成就不可能一俊遮百丑,当不了中国足协的遮羞布。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足球后备兵团看高一线,作些许更高的期待,尤其是U19青年军。 如果将这两支青年队在实战中的表现作一比较的话,不难看出,U17队虽然夺得了亚洲冠军,但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球队在战术打法上没什么特色,也缺乏个人能力突出的球员,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夺冠,除了运气,主要靠的是鹤立鸡群的身体条件和过早进行的专业化训练。U19队则不然,该队三条线都有技术能力突出的核心球员,特别是由陈涛、周海滨、赵旭日、蒿俊闵和沈龙元组成的中场,堪称近20年来,历届中青队中个人能力最强、类型组合最合理的前卫线,往大点说,其综合实力已经超出了青年队的概念。 正是凭借着这条超一流的前卫线,中青队不论是对传统强队伊朗、卡塔尔,还是打鱼腩军印尼和大马,都占据着明显的场上优势。检阅全系列的国字号球队,或许可以这么说,在未来的亚洲赛场,当我们必须直面包括日本、韩国的全员重装球队在内的最强对手时,U19中青队大概是惟一一支可以与之争胜的中国队,而其他队都不行,包括汉家军。 当然,这样的判断只是建筑在这支中青队基本元素优良的基础上,沈家军的教训告诉我们,光拥有一批好球员并不足以产生一支好球队。实际上,该队在已进行的4场比赛中的表现并不能让人们满意,尽管对手远远不能说是亚洲最强。概括地说,中青队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半场好半场坏的表现表明,球员和教练都不具备驾驭比赛的素质,球队则缺乏一支铁军应有的锐意进击的霸王气概和金戈铁马般的强悍风格。显然,某种功利性的东西制约了球员们尽情地展示才华和欲念。 其次,与沈祥福相似,殷铁生的战术思路也不够明晰和坚定。这支中青队的精华在中场,尤其在进攻上,陈涛和蒿俊闵的技术意识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应该围绕着他们设计进攻体系。但现在的情况是,殷铁生固然很器重他们的超强能力,但也仅仅停留在个人位置而不是战术核心的层面上,同时又割舍不了根深蒂固的诸如“打亚洲球队要发挥我们的身高头球优势”和“中国足球两翼齐飞传统”等教条。 于是,我们看到,当初沈家军刻意寻找杨林那样的站桩式高中锋,现在殷家军又弄来一个更高的邹游,频频的两翼起高球破坏了整体的技术流风格,陈涛等人大失水准的射门则反映了球员们不能在这种战术平台上进入最佳状态。好在这支中青队未必姓殷,这样,未来的空间还可以遐想,尽管交给德国人也并非最好选择。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