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军:完美表现 然后完美演绎奥运北京周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3:59 南方周末 | |||||||||
首先是雅典奥运闭幕式上的8分钟,接下去是长达1440天的期待,当王岐山市长接过五环旗,也宣告了奥林匹克的计时钟正式拨到了“北京时间”。当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热情洋溢地说“你们赢了”时,无数中国人会给自己这样一个心理暗示,“看我们的了!”同时可以说,这也是全球的一个期待。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在本届奥运会结束之前,雅典奥运新闻中心对面的一堵墙上,出现了一面五星红旗和“感谢中国运动员,2008年北京再见!”的标语。
与雅典不同,对于北京来说,筹备进度肯定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这是非常宝贵的前提,足以让我们暂且停下来,再次科学地审视并确认未来四年的方向。 如何完成参与者到主人的角色转换?如何准确诠释奥运理念?如何彰显人文情怀?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对于我们“刷新”与“替换”某些原有奥运思维,提供了诸多启示。 从1988年世界体育强国重新实现奥运团聚起,中国开始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国力增强的大背景加之体育界的倾力而为,使我们的奥运金牌数从汉城的5枚一路飙升到雅典的32枚。 中国自1984年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后,短短16年时间,就冲到了金牌第二的位置,甚至令西方体育强国惊叹。作为奥运会的参与者,中国奥运军团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凝聚并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而在近乎完美的表现之后,我们要开始面对我们的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主办者——去倾力演绎奥运会的“北京周期”了,当然,应该尽可能完美。 一方面,作为参与者,中国健儿要在2008年的北京力争更多的金牌,这是竞技体育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你是奥运的主人,就要警惕一个念头——成为奥运的主宰。 奥运会的东道主,一个始终充满神圣感的角色,在此位置,就意味着愿意为传承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而有所担当,至少应该表现出对奥运理念的正确解读。 承办奥运会,可以说是把最大最好的舞台搭到了家门口。舞台既在家门口,展示其实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作为奥运会的主办者,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什么。是奢华的体育场馆?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墙,是奥运金牌的第一? 我们先来看看上两届奥运会。悉尼和雅典主办的近两届奥运会,被公认为历史上最让人难忘的两届,这难忘来自他们出色的组织,更来自他们对奥运精神及本国人文特色的精确把握和演绎,而不是刻意展现自己在竞技乃至国力上的强盛——澳大利亚在本土奥运上的金牌数甚至比雅典奥运会还少一枚,本届东道主希腊的金牌数也仅有区区六枚;反倒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东道主利用“主场优势”狂敛金牌,至今仍为许多人所诟病。 抓住奥运契机,应该通过追求融合,以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彼此亲近,来展示我们国家的新风貌、新形象。 雅典人交到北京人手上的,应该绝不仅仅是一面旗帜,而是作为现代奥运发源地所特有的神采。它简朴,自然,人性化,富有亲和力,把运动还给人自身。 某种意义上说,本届奥运会的成功,恰是因为雅典人(大而言之是希腊人)让世界领略了奥运精神的真谛和古老文化的魅力,但又看不到刻意为之的痕迹。 概言之,我们既要办好2008年奥运,充分享受十七天的快乐和自豪,同时应更看重主办奥运带给国家长远的积极影响和带给普通民众深层次的惠泽。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所说:奥运这块大蛋糕,希望人人都可以分享得到。 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奥组委顺应民意,拿出了“节俭办奥运”的举动,同时我们注意到,把北京奥运办成“最成功”“最完美”一届的字眼,也渐渐从媒体话语中淡出。做出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北京放弃了自己的承诺与责任,恰恰相反,这一信号表明,我们开始明晰作为奥运承办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