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亚洲杯送戏下乡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1:53 《足球》报 | |||||||||
送戏下乡 贾志刚 亚洲杯北京赛区的上座率非常不理想。有中国队的比赛,上座率不到一半;没有中国队的比赛,现场的球迷甚至不到两千,这显然是主办者和亚足联始料未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清晰地记得,在过去的年代里,外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的时候,我们会有若干万的群众整齐地排列在北京长安街两侧,穿着统一的的确良白衬衣和棉布蓝裤子,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花环,傻乎乎但是很激动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现在,这样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因为社会进步了。 同样,如果亚洲杯10年前在北京举行,我们可以想象,看台上会有多少学生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会有多少解放军战士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为双方运动员鼓掌叫好。 现在,我们见不到这样的场景了。尽管看台上有些空荡,我们却知道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我们不应当因为这体现了进步就漠视现实的尴尬,北京工人体育场门可罗雀的看台是不是必然的呢?不管是作为东道主还是作为亚足联,这个时候必须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否则,谁也不能保证北京的下一次赛事是不是也会这样;谁也不能保证下一届的亚洲杯是不是也是观者寥寥。 有人已经在抱怨亚足联的价格政策将观众挡在了体育场外,但是这样的说法很难成立。因为价格并不高,而且球迷们有很多可以低价获得球票的渠道,譬如王府井的一家运动器材店就购物送球票。其实我们可以想见,就算不要钱随便看,工体也同样会空空荡荡。 有人认为是欧洲杯和美洲杯带来的人们对于亚洲杯的“审美疲劳”,这样的说法显然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在济南、重庆和成都的球市远好于北京?所以,这样的说法并不足以解释北京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想起一个曾经时髦的词汇叫做“送戏下乡”。县里的小剧团纠集那么五六个演员来到乡下搭台就唱,在我们城里人看来那真是老掉了牙,倒给钱也没人看的东西,在乡里却大受欢迎,满村的人挤破了头皮来看。为什么?因为乡下看不到高水平的东西,所以低水平的、甚至没水平都受欢迎。 话说回来,咱中国足球在亚洲虽然不是一流,也该算上准一流,特别是北京的同志们,平时什么场面没有见过?皇马米兰什么的都见过了,你这时候来一帮还不及中国队的巴林印尼之流,那就不是“送戏下乡”,而是“送戏进城”了,谁有胃口看他们?反过来说,另外几个城市毕竟平时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少,因此球市就比北京要好。 其实你很容易想象,如果亚洲杯不是在中国,而是在韩国或者日本举行,那场面可能还不及北京。所以啊,亚洲杯要想热闹,首要的原则就是“送戏下乡”,这就是北京得出来的教训。不信大家等着瞧,下一届东南亚四国合办的亚洲杯一定火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