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韩:亚洲杯与地理大发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10:22 体坛周报 | |||||||||
里斯本最大的两个购物中心,一个叫做瓦斯科·达伽马,一个叫做哥伦布,这显示了葡萄牙人对大航海时代的追念和景仰。不过,哥伦布从1492年8月扬帆起航,要到10月份才能到达巴哈马群岛,他至死都没有找到梦想中满是黄金的中国大陆;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出发,要到11月22日才能绕过好望角,次年的5月20日才能抵达印度。而记者即使中转一次,也只需经过短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就可以在达伽马启程纪念日回到中国。
但是,将全球球迷聚焦在欧洲杯上的目光也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平移到再过10天就要在中国开幕的亚洲杯上来,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至少,足球和欧洲同样发达的南美洲也在主办自己的洲际赛事美洲杯,这是美洲杯改成双数年举行后的第一届,只有他们才有和欧洲杯争夺注意力资源的本钱。 决赛前记者在里斯本子午线酒店碰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时,他就和记者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我会去看亚洲杯的开幕式,不过我只能待5天。”“为什么?”“因为我接下来要去看美洲杯的决赛。”这再形象不过地概括了足球世界对美洲杯和亚洲杯的定位:亚洲足球要被世人赏识,还需要一次足球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 但是,借鉴葡萄牙人的成败得失经验,我们至少可以把这届亚洲杯办成亚洲的盛事。欧足联“总理”(首席执行官)奥尔森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让记者惊诧,因为他不仅对开发亚洲市场看上去兴趣不大,而且还提出了足球世界中的“门罗主义”——“欧洲人看欧洲杯,亚洲人看亚洲杯”。 因此,先别说把亚洲杯办得和欧洲杯一样成功,就说把亚洲杯办成亚洲人爱看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亚细亚比欧罗巴更加幅员辽阔,文化因素也更加丰富多彩,还有恼人的宗教和历史恩怨,即使从足球来讲也是东亚西亚的兴趣点泾渭分明……只有把亚洲杯办成亚洲人的盛宴,或许有朝一日欧洲足球的“马可·波罗”才会来到这里冒险,并向欧洲传达亚洲大陆的富有。 作为东道主,中国最重要的是搞好观众的组织工作。至少在有葡萄牙队参加的比赛中,体育场内总是座无虚席,身着红绿球衣的本土球迷赢得了所有的“看台颜色之战”,他们对球队的鼓励也令人钦佩,“Por-tu-gal(葡萄牙)”这三个铿锵有力的音节也成为了葡萄牙之夏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声音。 最典型的例子是决赛,当时葡萄牙人惜败给了希腊队,但终场哨响后,满场的观众除了稍微愣怔和悲伤一下后,又开始全看台一起大喊“Por-tu-gal”,并为获得亚军的子弟兵热烈鼓掌。离开光明球场,我们也可以看到葡萄牙的球迷如同获胜一样在按着汽车喇叭庆祝,站在临街阳台上的葡萄牙人也一样欢快地向楼下经过的球迷——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希腊的——挥手致意。这甚至感动了希腊人,他们并没有因为赢得最后的冠军就看低葡萄牙人,甚至,他们也在大街上和着“Por-tu-gal”的叫喊声尽情狂欢。 看到此情此景,难怪欧足联会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办得最成功的一次欧洲杯。而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中国球迷在中国队输球后,还会这么热情地到现场去看球吗?或许,我们中国人需要学习一点葡萄牙人的性格:足球是一场盛宴,胜负本无关宏旨。 当然,葡萄牙人的组织工作也不是尽善尽美:里斯本的士司机大多不会说英语,迫使记者们都学了几句葡萄牙语以防身;而到了南方的阿尔加夫,的士司机虽然因为身在旅游区而英语特好,但整个阿尔加夫出租车却少得可怜……在中国,语言和交通的问题或许也将困扰来自亚洲各国的球迷。 中国和葡萄牙一样,都会有东道主的优势,只不过葡萄牙人做得更充分:他们把1/4决赛、半决赛每天错开来安排,无论如何葡萄牙都比别人多休息一天,而亚洲杯在这方面的安排不是最理想。 但不管如何,就像世界对葡萄牙的看法肯定会因为本届欧洲杯而发生改变一样,亚洲杯也有利于亚洲和全世界对中国进行更深的了解。在这种大背景下,是否夺冠反而不重要了。需要调整的是中国人的心理:在葡萄牙人看来,亚军并不能算是一个悲剧;但在胃口甚高的中国人看来,这或许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他们甚至为此同情葡萄牙人,这又算得上是一个经典的文化误读。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