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报:国青 环境差异导致能力分化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17:59 《球迷》报 | |||||||||
国青队在土伦杯上出色的表现似乎让人们又看到了中国足球下一代的希望。7月5日,他们将在济南开始备战亚青赛的第一期集训,不过,在这次殷铁生的集训名单中已经可以看到清晰的分化痕迹,虽然这种痕迹在香河备战土伦杯期间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在20多名队员从法国返回各自俱乐部后的一段时间内,分化现象却越来越明显。 虽然这支国青队中相当一部分球员都来自中超球队,但除了在国字号的集体生活中
分化问题不得不引起足协的重视,在土伦杯结束之后,国青队内只有毛剑卿一人凭借土伦杯上的优异表现在俱乐部中实现了“连升三级”,从预备队直接进入首发阵容,而同样来自申花俱乐部的王宏亮、忻志良、陶金三人却只能随预备队到湖北黄石参加预备队联赛,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他们已经被调入一线队,但却很少和一队一起训练,甚至很少能够见到主教练贾秀全,他们名义上是一线队成员却坦承对一线队有一种陌生感,而据记者了解,国青队内还有一部分球员连最基本的训练都很难保证,一线队教练不重视、预备队教练又不负责,他们无奈地只有在两者的夹缝中勉强保持状态,甚至有人在回忆起当初升入一线队的情景时感觉到的不是兴奋而是后悔,脱口而出的是“还不如留在预备队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分化还体现在个人待遇上,针对国青这个集体,可能并不存在贫富的差异,但谁都会知道,一个联赛铁打的主力和仍然停留在预备队的队员在收入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很可能是3位数与5位数的差别,这样的落差存在于一个集体中,消极作用要比积极作用见效更快。 不可否认,任何集体都会存在分化现象,也并不排除中超会像甲A一样磨灭球员的灵性和天赋,但“联赛为本”不仅仅是说给足协决策层的领导,对年轻球员则更为重要。就像一个程序一样,只有在联赛中站稳脚跟才可能谈及后面的国字号生涯,现在回想起来,李春郁、蒿俊闵甚至董方卓的留洋经历都是因为联赛中的“无作为”而变得平淡无奇,无独有偶,土伦杯上国青队里能吸引欧洲球探的不外乎几名在中超打上主力的球员,如果这种急剧加深的分化状态继续延续下去的话,如果“增长点”长时间地只局限在少数人身上,那么对国青队来讲无异于一场灾难性的内耗,不敢奢求所有国青队员都能打上中超,至少应当有机会体验一下。 (方奕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