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利大于弊--对08之星集体德国留学的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29日13:22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
毫无疑问,08之星集体留学德国利大于弊。理由很简单:中国国内没有高水平的青少年教练。要想培养高水平的青少年球员,最简洁的方法就是将年轻球员送到像德国这样不仅是足球强国,而且还是经济和技术大国的国度去学习。 虽然留学利大于弊,但是如果考虑不周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功亏一篑,达不到培养高水平球员的目的。本文拟在抛砖引玉,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问题之一,“全盘西化”的德国培养模式,还是“健力宝”模式? 上一届奥运会预选赛的失败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外教练结合的“健力宝”模式非常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有讲中国话的教练在身边,年轻球员不由自主地愿意听中国教练讲解,因而很难真正用心去接受巴西足球风格熏陶。最终导致在巴西训练近5年的李铁、李金羽等人与同期国内培养出来的孙继海、张玉宁等人的足球技术特点没有任何区别。另外,如果委派中国教练去德国辅助训练的话,那么还会带来将来“抢功夺利”,或者“推卸责任”等等不可预计的后患。 作者建议:在本届08之星集体留学德国期间,足协不派遣任何中方教练去德国。考虑到球队管理实情,可派遣球队管理人员和专业翻译若干名。 问题之二,08之星队是否进行动态调整? 沈祥福率队兵败足球奥运预赛的根本原因就是“球队动态调整”的失误。沈祥福认定年龄大的一定强于年龄小的。四年中,沈祥福很少使用小年龄的球员。以至于队员之间缺乏良性竞争环境,球队缺乏活力,球员求胜欲望丧失,最终导致比赛中患得患失,连连失误。因此,如何保持球队的活力是中国足协和德方教练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问题。 作者建议:08之星队应该“动态调整”。即,08之星队自始自终保持23岁以下国家队的精英组合。同时,德方应派2名做球探性质的德国籍专家长期在国内选拔人才,做到随时可对球队人员进行调整。 问题之三,留德期间,球队是否经常回国参加比赛? “健力宝”模式最大失败之处就是回国比赛太少。长期在国外训练,很有可能导致08之星队的教练和球员不了解亚洲球队的风格和特点,不了解亚洲裁判的判罚尺度,不适应国内球场的火爆气氛,最终患上国内比赛“综合症”。即,打欧洲队行,打亚洲队不行;打欧洲客场行,打亚洲主场不行,打亚洲客场更不行。 另外,球队长期不回国比赛,谁也无法近距离了解球队的真实实力。或者说,谁也不知道队员的技战术在德国教练的指导下究竟提高了多少。而且,球队需要一定的外部压力。否则,将来无法对付有压力的比赛。一句话,留学球队接受国内球迷,媒体的监督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作者建议:除参加亚足联适龄段的重要比赛外,08之星队至少平均每3个月回国汇报比赛一次。或者,一年之内不少于1次杯赛和3场对抗赛比赛。 问题之四,如何中期评价球队的成长度? 与德方签订四年的培养契约。但是,契约中应该有中期评价这个环节。球队两年的比赛总技术指标是球队优劣的基本判断标准。所谓总技术指标,包括打法是否成型,是否丰富,球队核心是否找到,球员技战术素养有和提高,2年的总比赛成绩,球迷认可度等等。 作者建议:足协应该尽快与德方教练、中介公司、赞助公司达成具体协议。坚决杜绝没有计划和考察指标的放羊式培养模式。 问题之五,假设在留德期间中有球员被欧洲著名球队看中,如何处理? 由于经常和欧洲著名俱乐部的预备队比赛,部分球员完全有可能被大牌俱乐部的球探盯上,转会等问题自然就会提上足协的议事日程。转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让年轻球员转会,那么就违背了08之星队长期德国集训备战奥运2008的宗旨。如果不让球员转会,那么球员有可能失去成为世界球星的机会,对中国足球来说亦是巨大损失。 同时,转会问题是一项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交易。如果足协解决不好“转会”这个问题,即:没有事先订好规矩,那么在将来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媒体、经纪人、俱乐部、球员家长的口水会将足协官员呛得死去活来。 作者建议:原则上不同意转会。但是,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出场比赛的条件下,可与世界著名俱乐部签约(所谓著名俱乐部就是参加过欧洲冠军杯半决赛以上的球队)。 一句话,中国足协应该放弃独断作风,公开留学操作计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予以实施。有报道说,阎专职已向足球老前辈请教。但是,这远远不够。阎专职应该集思广益,请教包括媒体和球迷在内所有关心球迷的人士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