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超需要自我“超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1:39 天讯在线-工人日报 | |||||||||
正如幻想的“乌托邦”虽然遥不可及但总能给人以希望一样,在中国足协和阎“掌门”心目中酝酿了两年的中超联赛还未开场就被视为拯救中国足球于水火的灵丹妙药。即便早有中超“换汤不换药”的定论连篇累牍,但只要5月15日的中超大幕尚未拉开,无论是记者还是球迷总会怀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中超不是甲A的复制品,只有真正走出10年甲A的阴影,呈现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焕然一新的联赛,才是中超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
记得中超规划出台之初,洋洋洒洒,足协所订立的晋级标准在颠覆甲A的同时,也大有赶超欧洲五大联赛之势。例如每支球队要拥有设施完备的基地,每年赢利不得低于3000万元,球队必须是中性名称等等。然而,也许是把中国俱乐部想像得太高了,抑或是足协有些忽视中国尚在初级阶段的国情,中超准入方案一改再改。他们是互不得罪,皆大欢喜了,踌躇满志的中超却落下了“先天不足”的毛病。从目前进入中超的12支球队来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除了个别球队外,大多数球队都还停留在甲A年代。 要想从根本上建设一个全新的联赛,制度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10年甲A之所以从最初的火爆异常走到最后的声名狼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行为约束。因此,中超要想改变联赛顽疾,制度革新刻不容缓。但可惜的是,足协一再降低晋级门槛;辽足与长春亚泰的中超名额纠纷;限薪令出台数月有余却依旧难以实行甚至激起球员“兵变”,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对中超的制度化前景心生忧虑。在法制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中超更应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超要想彻底与甲A绝缘,一个相对完善、公正和透明的制度环境必不可少。 如果说制度规范是为中超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话,那么提高比赛质量,反对不公平竞争,杜绝“假球黑哨”则是中超要想获得长久生命力,进而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内炼过程。 改善比赛质量,提高球队水平是中超的立足之本。甲A的最终沉沦,与平庸苍白的比赛内容,空洞无味的比赛感受密不可分。可以说,各支俱乐部球队在甲A联赛中日渐庸碌的直接原因就是训练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中超要想从根本上超越甲A,切实提高训练水平,加强技战术演练,增强对抗刻不容缓。如果继续在绿茵场上“太极推手”,单单一个噱头十足的中超很难将远离球场的人们吸引回来,寄希望于通过中超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更是天方夜谭。 纵观甲A10年,最大的讽刺莫过于“甲A=假A”的尴尬。如果说当年的“渝沈之战”只是凸现出中国足球的冰山一角,那么“龚建平案”的出现则大有将中国足球的整体诚信彻底颠覆的趋势。假球黑哨已经让中国联赛感受到前路迷茫,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派系足球更是让主管部门焦头烂额。因此,即将到来的中超一定要对裁判、俱乐部、球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否则提高联赛水平恐怕还是一句空谈。 本周一,一份旨在维护中超比赛秩序的《公平竞赛公约》在北京出台。联想到足协在此前也曾有过类似的文件却每每无果而终,记者对这个公约有多大的约束力,能提供给球迷多少公信力心存怀疑。 总而言之,联赛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基础。中国足球要想不再重复出线足球的悲剧,的确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审视和建设一下我们的联赛了。中超不能只是名称上的改变,球员水平、俱乐部建设、赛程赛制、竞赛环境和秩序等都应得到改善。即使中国足球不能马上达到质变,也应让我们从中超元年的量变中看到希望。 本报记者李元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