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中超”之于“甲A”只是一次克隆行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9:35 《足球》报 | |||||||||
1994年4月17日,四川队主教练余东风率队参加了首次甲A联赛开幕战,在那场袍哥式的英勇比赛中,1比1逼平不可一世的辽宁队。 2004年5月15日,重庆队主教练余东风即将率队参加首次中超联赛开幕战,在谢霆锋的《快,我爱中超》中,过程不详,结果未卜。
1994~2004,时间是一种庄严和积累,可能也只是一种草率的巧合。十年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脂肪肝的余东风酒量减了一半,王俊生换成了阎世铎。 什么是“中超”?中超像个突然闯入虚拟空间的黑客,在我的于概念于情感没有完全消化它的时候就被迫面对被迫阅读,至少1/2的中国观众没有看懂《黑客帝国》,至少2/3中国球迷没有接纳“中超”——但演出开始了,请对号入座。 很难产生1994年初春那样的历史感,当我们挥手告别一段纠缠不清的旧式生活后,却没有一段新的激情聊以填补,就像一场宿醉之后,有点上头,有点迷惘,谢天王唱——“快,我爱中超”,耳畔却响起柳三变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活充满悖论,足球充满矛盾,杨一民说中超“三不同”是准许入机制不同,管理机制不同,包装不同。但“中超”之于“甲A”只是一次克隆行为名称上的不同,只是发育时从两个平舌音变成翘舌音。如此而已。 但就像画面上这颗沉重的印章,历史可以用一种强的方式印刻,当“公元2004年5月15日——首届中超开幕”这样的方方正正地盖在某一期的封面,多年以后你将无力说到多年以前那个事件根本未曾存在,哪怕玩笑,也是构成历史的真实元素。 隆重推出“中超”,这个口号和阎掌门的政治动机无关,和国奥屡战屡败的萧瑟背景也无关,它像一个早产或难产的孩子,因为它呱呱落地了,至少从这个新闻时间上要保持足够的怜惜感。 过去的十年让我们已面对很多,未来的十年,也许没有十年,我们还要面对更多,从“保卫成都”到“3号隋波”到“龚建平案”,从“京沪情仇”到“川渝恩怨”到“上海德比”到“派系之争”……从5月16日,我们在面对新的生活之前首先要有面对新的考验的足够勇气。 从2004年5月16日—— 你准备好应对考验甚至灾难的勇气了吗? 你能确信这两个由玉玺印刻而成的“中超”字样是万古长存还是早早夭亡吗? 所以,在书写上“中超”这两个字时我们甚至没有一点崇高的意味,只是觉得历史给中国足球山一般的压力——是一次希望在前的长征,还是又一轮亡命天涯? 就像十年前,余“老哥”怎么会想到十年后他又会率队打一场开幕战,就像十年前,阎世铎怎么会想到十年后他会开创一个命运未卜的纪元。 那就开始吧,随便多么猝不及防。(李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