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桃源梦影:我带国奥队可胜韩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4日20:17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当然必须承认这批队员的技术和意识确实和韩国队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错误的技术训练下他们的崩溃程度超过了实际上技术的差距,有人总有恐韩症,认为韩国队不可战胜,可你别忘了亚洲并没有超人球队,韩国队也就是欺负中国队,却对其他队伍往往只能小胜,韩国队的优点在于斗志旺盛,缺点在于他的灵魂人物其实非常明显,就是中场的朴志星和两个前锋崔成国和曹宰亨,中国队很奇怪的是两次都被同一前锋进球,所谓吃一堑不长一智,明明用一个人盯死他就是了,我们的361在中场并不占什么优势,还不如打442,更多的精力
E歌时代来临了!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亮晶晶星光宝宝大赛 中国地产春秋会展
来阻止对方两个边路的进攻,韩国的边路进攻很有意思,其实也很单调,凡在左路,必起高球吊向反方向,这与第二场第一个进球的场面如出一辙,我都看出来了,不知道祥福有没有和队员交代,我们的队员,可以说完全不会防守,面对对手的进攻只会后退,不会干扰和断抢,就象相面一样,甚至从中场退到禁区里还是这样,好象比赛完了还要参加什么宴会,衣服不能脏了一样,这种踢法和业余爱好者又有什么区别,可笑的是他们的所谓拼搏精神全用在了背后踢人上边,开始我还奇怪韩国队为什么说中国队是靠身体踢球,作风粗野,象我前边描述的一样,他们就象一群花花公子,毫无斗志,何来身体和粗野,原来是人来了后退,被人过了追不上人家只能从背后铲球,请问韩国队作风很顽强,你见过人家有几次在背后铲人犯规的呢,可见中国队员根本就不会防守,正因为不会,所以提高的空间也很大,如果由我来带,我会告诉他们对方来了你可以退,韩国队也不是每球必抢铲的,也有后退的时候,但上抢的时机很关键,一旦对方没有拿好球或者背身拿球,就必须上抢,让对方很难受,一旦对方拿好了球在高速运行但离本方禁区还远,可以后退占住位置,阻挡对手,一旦快到禁区就必须纠缠对手,等到他启动的那一下就用铲球来破坏,中国教练的误区在于总是告诉队员不要猛扑对手,以免被对手过了失去位置,但不能理解为永远不抢,那和看客有什么区别,而且韩国队员除了崔成国以外,身体和技术并不象南美球员那样灵活和高超,我们的球员完全可以以凶猛的铲断来破坏他们的进攻。韩国队最不怕的就是你以快对快,你用铲断让比赛的节奏不断的中断,会让他们觉得很是不爽,慢慢来消磨他们的锐气,马来西亚人在主场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如果这些队员真的是物质少年,只想着俱乐部的比赛,不想为国家队效力,那谁带都一样,都没戏,我只能选一些真正想踢的人,比如杜威和孙吉孙祥,和其他队伍踢或许其他意志不坚定的人也行,因为人家的逼抢不是那么凶狠,所以在热身赛上国奥能够屡屡斩这些水货于马下,造成了你认为这些人还行的假象,但韩国这个国家很怪,任何比赛和任何对手你看他的踢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那么不惜体力,你很少会看到韩国被人家压着打的,所以说和韩国队踢确实有一个恐惧的问题,是因为你自己不玩命,看见人家不要命的能不被吓死吗,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强化对抗意识。或许沈祥福会说我们也练对抗了啊,其实你那不叫对抗,因为主力和替补人数一样,本身替补水平就差,又怕踢伤主力落下骂名,所以往往你会发现主力前锋能在训练赛中屡屡过人劲射得分,到了正式比赛却颗粒无收,国家队的李毅和张玉宁在国内是一流前锋,国际比赛却是零进球,这就说明平时的训练强度和能力提高不够,要是我,就会增加主力的难度,或者增加替补的人数,比如让主力11:13之类或者让主力一开始就以0:2落后,同时允许替补去拼,这样才能同时提高双方的水平,可以说按中国教练的主流教法,中国足球很难上一个台阶,而国奥队的基本技术并不是不堪一击,所以我有信心带好中国队。

  当然前提是这些球员确实想踢球,如果象现在这样,本来是优胜劣汰,现在却是人才匮乏,俱乐部还要靠这些人来打天下,他们踢好踢坏一个样的话,傻瓜才会卖力气,那谁还会给你卖命,反正钱不少拿,那中国足球谁带也没用。



 

评论】【国际足坛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NIKE主题运动月
送你无限好礼!
NIKE全国高中
篮球联赛决赛阶段!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AIR ZOOM HUARACHE 2K4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