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尹波:长沙岂是雪耻处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22:46 济南时报 | |||||||||
中国国奥队灰头土脸地被淘汰之后,“5·1”长沙之战的惟一意义,便成了“向韩国足球雪耻”——沈祥福一再表示,要在长沙打败韩国国奥队,“结束恐韩症,”“否则,没法向家乡父老交待。” 沈指拳拳之心可嘉。躲在沈指背后的足协大员们,期待一场对韩国足球的“精神胜利”能够把他们从“问责”的巨大压力中解脱之心情,亦不难理解。然而,即使我们果真在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中韩足球的差距,不是沈祥福与金镐坤的差距,也不是米卢与希丁克的差距,更不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差距,而是两国足球的体制、理念、对职业足球规律认知和实践上的差距。 征战本届奥运会预选赛的韩国国奥队,是在韩国国内联赛正常进行的间隙,临时组队参赛的。这次客场挑战中国国奥队之前,这批球员刚刚踢了一轮联赛,集中不到48小时,便匆匆飞来长沙。而中国国奥队,为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已经整整集训了半年之久!每场比赛前仅集训几十个小时的韩国队在这个小组里保持着全胜,不惜付出联赛改期代价封闭了近二百天的中国队,却早早地就只能“为荣誉而战”了。 其实,这里面绝不仅仅是个长期集训还是短期集中的区别,更反映出联赛这一足球立身之本在中韩两国足球界的地位。无论甲A还是中超,我们每年的联赛均被国家级球队的赛事切割得七零八落,但这丝毫没能帮助我们的国家级球队取得更出色的战绩;相反,顺应国际足坛潮流、历来采取短期集训方式的韩国,从国家队、国奥队到国青队,参加大赛的状态和成绩都远远强于我们。 联赛是国家足球之本。而联赛之本又是什么呢? 大家对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苏永舜指挥的那届中国国家队记忆犹新,那会儿与中国队争夺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决赛入场券的三支亚大队伍,分别是科威特、沙特和新西兰,根本没韩国人什么事儿。不过,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正是由于那一次世界杯外围赛连小组也没出线,韩国足球界痛定思痛,他们不是急于更换国家队主帅,而是从德国聘请了20多位资深教练执教各级基层球队和足校,花大力气抓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此后不到10年,韩国足球就在亚洲称了霸,享有了“亚洲足坛的德国”之美誉,,连续五届打入世界杯决赛圈。 而急功近利的中国足球,每次栽跟头之后只会忙着给国家级球队找新教练,从来不反思失败的症结出在那里。此次来长沙后,韩国国奥队名将朴智星对中国记者说,本届中国国奥队比四年前李铁、孙继海他们那一届差远了。而四年前中国国奥队输掉奥运会预选赛之际,当时韩国国奥队的主力李东国也说过一番类似的话,大意是他碰到的这批中国国奥队队员明显不如四年前的那一批。人家是一茬比一茬强或至少这一茬不比上一茬弱,我们则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球如何不输?中国足球又怎能不屡战屡败? 所以,长沙一战,中国国奥队当然赢比输好,“站直了”比“趴下”好,只是把此役胜负提高到“雪耻”的地步,太不自量了。如今的中国足球,在韩国足球面前,还没有“雪耻”的资格。妄谈“雪耻”,恐怕会有借此逃避和掩盖些什么的嫌疑。中国足球应该像20年前的韩国足球那样,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痛下决心真正从娃娃抓起、从联赛抓起,而不是换一个教练,再从头赌一把下一届。 把“雪耻”留给未来。让长沙成为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