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报:中国围棋从CSK杯到富士通杯反差之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12:34 围棋报 | |||||||||
杜恒 CSK杯全胜夺冠,富士通杯全军覆没,中国围棋从天堂到地狱。短短数日,为何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实力定位
“半支主力队”捧得CSK杯后,对中国围棋的评价多了起来。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华以刚亲自撰文对中国围棋的现状作了概括:厚度好,但缺领军人物。两年来,我们在天元、新人王等双边对抗赛中屡屡克韩,即便是世界大赛,也常有中国小将把韩国天王拉下马之举,但林林总总的胜绩终究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在重量级的中韩较量中,从聂马到常昊、王磊,中国棋手败得太惨! 中国围棋缺乏李昌镐式的领军人物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我们的厚度“好”到什么程度?睦镇硕、宋泰坤、李世石、崔哲瀚等一大批韩国新锐近年异军突起,特别是李世石、崔哲瀚在五番棋决赛中击败李昌镐,这足以刺激中国围棋敏感的神经。与韩国新锐军团崛起相对照的是,中国小虎近两年在国内全面抢班夺权,主导棋坛。应该说,这两股强大的新生力量各代表本国围棋的“厚度”,他们之间谁更强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 胡耀宇在农心杯三国擂台赛上五连胜,中韩天元对抗赛古力零封宋泰坤,孔杰CSK杯力斩崔哲瀚……太多的成绩让我们相信:中国小虎不比韩国新锐差,华以刚主任的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不由人不信服。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韩国新锐在五番棋决赛中战胜了李昌镐,李世石已经拿了三次世界冠军,而我们的小虎几乎还没有登上重量级的决赛舞台。 这一大的反差不妨以孔杰为例,6年前“小美人”就在春兰杯上将曹薰铉拉下马,被誉为“春兰少年”,至今日,等级分排第二的孔杰仍然不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突破,挑起外战的大梁。何故? 心理失衡 在本次富士通杯中,有三盘棋很能说明我们的棋手在世界大赛中心理失衡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古力输给周俊勋,教练杨一总结为优越感害了古力:“在面对那些实力在其之下的对手时,古力总有些‘优越感’,不大精心。”王磊败给李昌镐之局让许多职业高手大呼“不可思议”,因为在职业棋手眼中,此局王磊的优势实在太大。孔杰在胜利在望的局面下负于宋泰坤,让人深感失望,宋泰坤曾是孔杰的手下败将,因而大家对本局抱有太大的希望。 面对下手、面对上手、面对平手,我们的棋手表现各异,却殊途同归——心理浮躁酿苦果。 顶不住压力的棋手不是好棋手,这也是一条在竞技场上“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为什么我们的棋手总是将压力变成包袱而不是动力?窃以为,这与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棋手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关。巨额的奖金,至高的荣誉——中国棋手面对这般利诱;放倒天王,消除“恐韩症”——中国棋手同时身负历史重任。 棋手自幼浸淫棋道,原本单纯,受到社会侵扰,又无足够的抵抗力,如此之困惑其实并非新课题,只是中国围棋始终没有找到全局性的“手筋”。时不我待,眼下世界大赛接踵而来,但愿这次的富士“痛”只是中国围棋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点积累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