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育雄:国奥应该尝试更积极死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02:22 新浪体育 | |||||||||
4。17的德黑兰,3。27没有重演,续写的只是又一次倒在半路上的悲怆。一切已经结束,四年的奋斗与艰辛,就这样被阿扎迪的眼泪冲洗干净,现在只能梦中遥望雅典烽烟。 即使是在赛前,众多媒体已断言,缺少杜威的国奥队最大的问题将是在整体防守的协同和保护上,四年里沈家军没有为国奥队队长找出一个合格的接替者,既然已知张的个人能力无法和杜威媲美,为什么依然延用同样的阵型,同样的打法?既然明确徐亮特长在于心
中伊之战双方前两个进球是如此之诡异,在无意间“调戏”你几近麻痹的神经,让你期待上帝的惠顾和垂青,同时也唤醒对已宣判死刑的国奥队寄予最后的期待和激情。但足球场还是靠脚而非想象力说话,于是我们只能感叹那些我们所不能掌控也还未探究清楚的莫名因素,悄然间决定了这种希望之旅的失败结局,而我们再摔了多次之后,依然绊倒在同一个应试线上,而抬眼望去,横幅上血红的都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四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似乎永远是一个轮回的劫数,总在漫长却仓促间匆匆走向应试席仔细咀嚼下来,这支被称为“职业联赛红旗下成长起来的‘超白金一代’”国奥队,和历届曾充满期望最后却难逃失败命运的国字号队伍一样,浓缩了中国足球几乎所有特性:集合了众多具有天赋的队员,但追求整体作战风格;有明显的核心队员,却未培养出真正决定球场胜负的领袖;拥有比任何对手时间都要多的整体集训时间,并因此大幅度调整国内联赛赛程,在场上反而表现出比亚洲一流强手更涣散的整体攻防水平和心理素质;一个庞大的国内教练组和直接来自最高层领导的广泛决策参与,经验主义和西学理论并行,然而在临场机会发现和把握上照样暴露出特有的中国式“大脑中枢缺氧症”;最讲究意志品质作用,但往往失败就源自一瞬间的松懈和倦怠、、、、、、 阎政时代树立的一面旗帜,“黄金一代”四年间就从起点走到了终点,而中国足球仍不得不在那个叫做“出线足球”的黑暗隧道中摸索前行。对于沈家军来说,最现实痛苦的莫过于不得不在失败结果已早早品尝的前提下,“坚守”到5月12日客战马来西亚后才能够真正解脱,才能够暂时不去回味失败苦涩。 现在的课题是,既然已经“死亡”,为何不把它变成一种更积极的死法?!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尚存理论生机时,一直想尝试而未来得及,或慑于领导压力,失败结果而不敢去做的一些听起来“离经叛道”的事情,认认真真实践一次呢?比如,我们习惯于大赛前的全封闭集训,由于害怕队员“出事”承担领导不力的责任,一直不敢放假,为什么不尝试一下集训中期的放风,或主动让教练员运动员的家属前来看望队员呢?在情报搜集处理方面,为什么不能尝试建立类似于韩日足协,建立一套同国际接轨全面而科学,而非停留在依赖于个人经验与经验勤快与否的系统呢?在队伍心理调节方面,一昧加压或减压既已经证明无效,为什么不学习借鉴欧洲成熟国家队或俱乐部球队经验,走专业化道路呢?太多太多可以尝试和跨越的瓶阱,在一切围绕出线为惟一目的的前提下无法施展,但现在既然出线机会已“死”,为什么不勇于跨越领导足球自身无法超越的毛病,为今后各级国字号球队走上应试席上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也算是为中国足球的明天积累一次正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出线体验”吧。这样,至少算是积极的“安乐死”吧。 当然,这次冲击雅典失利,同样暴露出了我们现有的足球管理机制上,存在众多不能不正视的问题,这些仍需要我们的主要领导躬身自醒,并脚踏实地地去纠偏的,否则一次又一次输在了起跑线上,明天我们的国家队拿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今天毫不留情战胜过自己的韩国,伊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