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葛爱平:别用地域观念评判足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10:00 体坛周报 | |||||||||
按:上海申花周二外战又是败绩,继续引人言说纷纷,并且会条件反射式地引出大连。上期本报刊登了作家洪峰的《送给上海申花的出师表》,核心内容是由上海足球而上海城市和人的精神。本期刊登的是本报上海籍评论员葛爱平的文章《别用地域观念评判足球》。 足球本来是没有边界的。这在世界上已经通行百年。但是在我们这里,却经常被人遗忘。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经度和纬度,都跨越近30度,广阔的地域,差别极大的气候和水土环境,造就了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习性,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足球。过去,南有粤派,北有辽派,山东的大刀阔斧和海派(上海)的细中有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风格的形成,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以一方的喜好来批评甚至诋毁另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好比四川人贵州人湖南人喜欢吃辣,而苏浙沪地区的人的口味又偏甜,这都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无可厚非。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应发带领他的辽宁队来上海参加沪辽杯赛,3比1击败上海队。这一战之后,大多数上海球迷都认为,上海足球不缺技术和头脑,最缺的,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是辽宁足球的硬朗和霸气。而后,出生于上海,熏陶在北方的徐根宝,在上海强行推行他的“抢逼围”,曾一度受到广泛的质疑。但两年之后,申花队就以更加“北方式的”的强硬,冲垮了所有阻拦,夺得联赛冠军,这正是海派足球兼容并蓄的典型结果。 近年来,我对许多来上海的朋友讲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上海Office里‘官方语言’不是上海话,而是国语”。我觉得这正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才,才使得上海这座城市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上海的足球也是如此。去年甲A联赛冠军申花队里,第一助理教练是南斯拉夫人,3名前锋中就有2名是辽宁人。11人的主力阵容中,只有不到一半球员(5名)是上海人。而这5名上海人中,除守门员虞伟亮外,其余4人都不是绝对主力。可以这样说,申花队是除深圳队外,地方“成分”最杂的俱乐部队。这是中国社会令人鼓舞的开放和进步,在足球这个领域里的突出体现。足球没有边界,在世界上尤其如此。你能指出曼联队有几个出生在曼城?皇马主力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马德里人?正是因为没有边界的足球,才使得这个游戏有声有色,得到了地球上最多数人的喜欢。 玩足球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争取成绩,为了获得锦标?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尔代夫人、柬埔寨人、老挝人,还有其他体格偏小,足球水平不发达地区的人用不着玩了。尽管他们偶尔也能逼平一次韩国队,但是他们在亚洲可能永远也出不了头;还有,在南美人和欧洲人面前,亚洲人也没必要费那么大的劲参加世界杯了,因为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亚洲人是得不了世界冠军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足球还是这个地球上的第一运动吗?因此,这样的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 在中国足坛,大连的足球水平首屈一指。尽管末代甲A他们没有夺冠,但是大多数人都坚信,如果没有“种种原因”,冠军本来还是他们的。辽宁队如果有良好的俱乐部运作环境,也是一支令所有对手不可小视的力量。当然,上海也有强大的实力,否则不可能包揽联赛冠军亚军。这些区域的足球,各有特色,各有其立身之本,谁也不能偏废谁。在没有边界,成员的“出生成分”日益稀释的职业足坛(尽管我们还不是那么职业)中,如果仍以老式的地域眼光来看待和评判技能或价值取向,那是很不可取的。就连最保守、最抵御流动的中国足协,都在打开球员流动的大门,从过去的限制到摘牌,又进步成今年有限,明天扩大的自由转会。这一切表明,落后的中国足球也开始走向大同了。虽然步子那么地缓慢,但是这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 足球是一个产业,是一项运动,足球没有边界,而最根本的,足球是一项游戏。从足球运动中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硬要把足球切割成想象中的顽石或者堡垒,这样的足球,是不会给人快乐的。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