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非我:我不再痛骂中国足球 足球同样需要悟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15:02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一.武汉的一场大雨

  2004年3月20日,也许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星期六。傍晚,我谈完一点文字上的事情,就急忙冒着江南淅淅沥沥的小雨,赶回家看国奥队对马来西亚的比赛。赛场在武汉,刚坐下,武汉的一个朋友正好发短消息来说她着了凉,耽误了一点说好的事情。我问她:是不是因为淋了雨?我说:武汉的雨挺大,应该注意一点。她问我:你怎么知道武汉在下大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雨。我说:我在看球赛啊。她回道:切。就没了消息。其实最后一个消息是我的臆想,她连消息也懒得回了。

  比赛开始,我并不是很用心。很奇怪,我现在除了世界杯以外,很少会再有兴趣看一场没有中国队的比赛。但是一旦看中国队的比赛,能够非常集中精力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更多的时间我会考虑一些比赛以外的细节。

  这一场比赛让我首先关注的细节是,场边有球迷打着“中国队必胜”的横幅。这样的横幅几乎在任何一场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中都可以见到。但是,当中国队对马来西亚的比赛场上出现这样一道横幅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担心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有一场对韩国队的比赛垫着,比赛前似乎也有着必胜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最终之所以没有完成,仅仅是因为该诅咒的韩国人抓住了一次我们小小的失误;其二,是因为在韩国失利以后的种种迹象,让我担心;迹象只是迹象,我们只是看球的球迷,连记者都不是,况且中国的记者们在中国足协的监视下,也不见得会比我们球迷多知道点什么。这两点让我担心——担心中国足协、国奥队的将士——我们的沈指导和他的队员们,如果真的把球迷们这句鼓励的口号,看做是一种自信心的简单流露,并且让这句口号在心里成倍地放大膨胀的话,那么输赢的结果,真的没人可以知道。

  在这场比赛中让我首先关注起来的人,却是那几位裁判。如果说,当一开始看见裁判的几次误判还在心里有一点点愤怒的话,那么在比赛进入到下半时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我简直是要为这几个裁判欢呼了。我不是在说反话,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在为裁判欢呼,且不管他们的业务水平是不是真的合适来担当这场比赛的裁判,但是我仍旧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能够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锻炼一下场上的这一帮子中国小伙子,包括我们的足协。

  我还没有听到或者看到在昨天的比赛以后有那一位当事人用语言来讨伐过这几个裁判,也许胜利了就会有了。但是我还真希望有哪一位官员、哪一位教练、哪一位队员出来讨伐一下,说一说诸如“如果不是这三个裁判如何如何,比赛结果就会如何如何不同”之类的话语。如果真有人说了,我一是更要感谢这些裁判,二是更希望在以后所有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中,都由他们这几个来执法。好用这独特的方式狠狠地教训一下这帮狂妄自大的家伙。

  其次让我认识到的一个人,是马来西亚队的14号阿克里,这是在昨天比赛结束后,除了中国国奥队教练沈祥福以外,我唯一叫得出名字的人。如果说当阿克里在下半场第一次面对中国队守门员的时候,我还有一点点恐惧的话。那么,在他第二次面对中国队大门并且把球塞进去的时候,我简直跳了起来,在为他喝彩了。那是昨天我唯一的一次喝彩,也是我观看所有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的时候唯一的一次为对手喝彩。

  喝彩,为以弱胜强喝彩,为人家的热血喝彩,喝彩,为盲目地自信喝彩,为遭人当头棒喝喝彩。

  四年以来,看到过很多文章说,这一届的国奥队是历届里最好的。我不是足球专业人士,不好轻易地表态,或者轻易地做一个判断,但是在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个说法是否准确的时候,在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对这个标准予以衡量的时候,我们只有看比赛的结果。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技术,装备,体能等等,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我们先来想一想中国在上个世纪遭遇的抗日战争,想来想去,最后赢得这场战争的基础,怎么着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武器先进,我们的国力强大。我们的胜利,恰恰是因为我们拥有着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不死的精神。

  虽然比赛和战争毕竟是两码事,但是当你面对的时候,这一种不死的精神却是必须的。马来西亚队的可贵之处在哪儿?我并不赞成他们的杀伤战术,也不欣赏他们狭隘的情绪,但是我还是要为他们摆正自己位置以后的不懈的努力而喝彩。

  其实,中国的足球,或者和足球有关的任何一个人,已经不需要旁人更多的指责和提醒了。深陷在其中的人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比我们有更直接的体会。无论是足协的官员们也好,或者是幸运或者不幸运的沈指导也好,他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许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干的是什么。

  就本质来说,中国队输给韩国,输给马来西亚,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输给了马来西亚就更显得耻辱呢?为什么沈指导在输给了马来西亚以后才会觉得应该辞职了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没把马来西亚这样的鱼腩部队看在眼里,当然包括象我这样的球迷。当你被一支你眼里的鱼腩部队打平的时候,那么你是谁呢?你又如何来评价自己呢?

  武汉的那一位朋友在今天下午又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她说:幸好昨晚下了一场雨,否则,也许那一分也很危险。她说这话的时候,我不怎么赞同,因为任何也许都只是也许,我们可以面对的只是现实。可是,足球的魅力又恰恰在于有许许多多的也许的结果可以发生,因此我们着迷。

  二.球迷的一点热泪

  足球真是一项让人兴奋的运动。而这项运动一旦和中国联系起来,那么其中的情节就更是显得曲折、悬念丛生,套用侃爷王朔的一篇小说的题目,便叫做:玩的就是心跳。

  很久以前,我并不对足球有多大的兴趣。何为越位,啥叫阵型,一概是懵然无知。只记得看过《文汇月刊》上一篇关于中国足球队的报告文学,写得甚是悲壮。充其量认识了容志行、迟尚斌、蔡锦标、李富胜等人的名字,也知道他们练得挺苦,但也没能有所作为。当然,我也没喜欢上足球。还记得的是,那时节,咱们全中国的人民最喜欢的球类项目是中国的女子排球。

  随着年岁见长,也陆陆续续看了几届世界杯,那一天回忆了一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八二年的世界杯的一场半决赛,那个夏天的半夜,在一条江南最普通的小巷深处,和一大帮赤膊的男人们,围着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看着屏幕上来来往往的小黑白点们围着一个句号般大小的足球,拼得死去活来。边上的叫好声和叹息声也是此起彼伏,真有那么多的乐趣。于是想起了苏格拉底、法尔考、济科,想到了鲁梅尼格、舒马赫、普拉蒂尼们。想来开始看足球,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只是我很少看到中国队的好球,中国的球星们如过江之鲫,来来去去,很少能有留下深刻印象的。

  记得还是排球风行的时节,城市里关于体育的新闻特别多。有一次中国足球队击败了西亚某国的消息传来,城东某大学的校园里竟热闹了半宿,不少学生还点起拖把当火炬,敲起脸盆当锣鼓在校园里奔走相告,载歌载舞。据说很多女同学也把冬天取暖用的盐水瓶扔了个不亦乐乎。有朋友告诉我时,我颇不以为然,足球赢了一场,那至于就这个模样。而到现在看来,足球可以赢一场,真不比拿世界冠军差到哪里。意大利之夏,我开始体会到了足球迷的某种感情。

  再后来,没有中国队的比赛,我倒是不怎么热衷了,却情愿为中国队踢偏了或射飞了的圆圆的足球感叹或者懊恼。当时听得最多的一句球评就是:足球是圆的。这句话被无数个人搬来搬去甚至搬到了和足球毫不相干的地方却仍显出道理,感觉说这话的人真是特有学问。但中国的足球若是方的,我们的球员是不是就可以踢成世界冠军,我还是没有把握。

  转眼九八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开始了,那一年又成了中国球迷轰轰烈烈有事可干的一年,球迷的眼光始终眺望着遥远而美丽的那个叫做法兰西的国家,并且不再离开。法国似乎从来没象那年一样让这么多的中国人注目。法国显得如此可爱,又如此可望而不可即。法国又成了中国足球迷们一块魂牵梦萦的土地。然而通往法兰西的这条路,并不因为中国队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球迷就显得平坦。代表着十几亿人民的“十几个人”极为具体地走在那块隐藏着无数崎岖坎坷的迷人的绿茵场上。

  中国的足球总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导演成一部部连希区柯克们都自叹弗如的悬念之作,又充满了悲剧色彩。中国的足球似乎一直就是这样。中国的球迷也成了悲剧的一部分。哦,现代派的实验戏剧。

  那年中国队主场对沙特比赛之前,一种悲伤的气氛笼罩在球迷的身里身外,不少年纪是我叔伯辈的球迷就说:再输的话,接下来的球就不用看了。说得很理智却又很让人伤感。叔叔伯伯辈的球迷不少已经有了孙子,其中有一个读小学的孙子针对自己爷爷的健康情况和爷爷开了个玩笑,在电视机屏幕上贴了张告示,上书:中国——沙特,请吃保心丸。倒是做了一个药品广告。结果那场比赛是赢了。孙子的爷爷还是心脏猛跳了好一阵子,一边跳一边说:没想到赢了。孙子就评价说:爷爷老是想不到,输给伊朗时是想不到,现在赢了还是这么说,你这球迷不行。

  而后一场国脚们挟余威又斩科威特于马下,全体球迷大喘了一口气,又喜道:出线前景一片光明。媒体也如是说。话音未落,国脚们已然从伊朗铩羽而归了,球迷一算计,要是后面三场不能全胜,中国人就又要看别人的脸色了。就又有球迷放出风来说:下一场对卡塔尔不赢的话,就不看了。说这话似乎是在祷告,很虔诚的样子,可仔细一听,却很有点威胁国脚们的意思。说是这么说,临了倒底看不看,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看卡塔尔作客科威特之前,谁都以为卡塔尔是只软柿子,加之易帅换将,是人就可以猛捏一把。待到一看卡科大战,球迷的腿肚子就有点抽筋,心里头就有点戚戚。那时候我只是希望国脚和戚教头脚下不怯不抽就是。事实上也只有国脚们不怯,球迷才会不怯。有球迷就抓住“大戚”大谈不祥,言下之意就是要谁谁下课。也有球迷不答应,说:你别太损,你又不是足协领导。即使是领导也不能一个人就说了算,谁当教头也不是咱的事儿。虽说这私下的调侃有很多不中听的地方,可终究是指望着中国的足球早早踢到世界上去。

  想想我真是算不得球迷。检讨起来,我看足球,是因为感觉中国的足球比中国的电视剧还是强了好大的一截子的,再说了,现如今为中国人长脸的事儿可多了去了,别的不提,单就体育来说,破世界记录的,拿世界冠军的,不就是很多么。几十年的足球踢下来,前年不也是踢进了世界杯,怕什么,只要乐此不疲,准行。要不,老外们还不打乒乓球了呢,那瑞典不也出了个瓦尔德內尔。有人说:你就不信咱也能操练出个罗纳尔多什么的,最不济咱培养一个中国卡恩,不也照样弄个世界亚军当当?想想能踢到世界杯,充其量也只是关系到中国人脸面的某个部分而已。也许当所有的中国人把足球看成是一种有趣的游戏的时候,不再大喜大悲的时候,没准中国队就成了世界杯冠军了。记住,是所有的中国人。

  我不再痛骂中国足球,只是因为我想成为第一个这样的中国人。

  三.个人的一些废话

  虽然是一些个废话,但是还是想说出来,因为说了还有人听听看看,不说,那就要烂在肚子里,而烂掉了,就连废话都不是了。

  就象前面所说的一样,作为一个球迷,没有必要去谈论什么技战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国家级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指手画脚的话,那么国家队的教练员也太好当了,那么足协的工作看起来显然会比现在轻松得多,起码选择教练员的范围大大地开阔了。

  作为球迷,我们可以通过比赛,或者通过比赛以外的一些信息,来检验一下队伍的精神面貌。来看一下这一支队伍是不是用心地踢了一场尽力的比赛。

  我不太明白足协是一个怎么样的机构,不明白到甚至觉得它的职能都有一点点可疑。当然我也无法知道它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我不知道它是靠什么在运转的。我同样不知道的是,让这个机构还保持着运转的“官员”们的职业背景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且不管这个机构的运转是否是积极的、有效的,也不管他们享受着怎样的行政待遇。

  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机构,我们生活中涉及的一切开始变得越来越透明的时候,足球协会这样的一个机构以及它领导着的中国足球,却仍旧很羞涩地躲藏着,甚至有时候这样的羞涩会转化成恼怒,让关心中国足球的公众不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

  当一个大国的总理可以坦然面对世界各国的记者,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对中国发展的关心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很尖锐的提问的时候。我们足协的“官员”却还在经常性地封杀一些媒体,不要告诉大众自己在做些什么,也不要听到来自大众的关切的呼声。

  当很多球迷都觉得中国足球的失败是因为体制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责怪象沈祥福这样的一个个体,沈指导也只是可疑体制下祭坛上的牺牲。中国足球的不幸,同样也让他们这样的足球工作者遭受不幸。因此当武汉的看台上响起:“沈祥福下课”的呼喊的时候,我宁愿把口号喊成:足协下课。

  希望有这样的声音,希望最彻底的下课。

  最后,还有想借来说一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句是:功夫在诗外。

  说这话的目的很简单,我希望每一个和足球有关的人,不要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足球上。足球同样需要悟性。



 

评论】【国际足坛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