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体育:中国乒球的无敌制造无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4:24 南方体育 | |||||||||
□叶楠 在中国男队14次捧起斯韦思林杯的经历中,这一回也许是最轻松的。因为轻松,也就容易被人忘记。毫不客气地说,假如3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中韩大阪之战可以被传诵10年、20年,那么中、德这场多少有些乏味的决赛恐怕用不了几个月就会被遗忘。德国人也许还会记得。破天荒地第一次打入世乒赛男团决赛,或许应该满足了;但面对0比3的比分,不知德
3比0印证了中国队的强大,也反衬着整个乒坛的落寞。当中国队所向无敌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怀念曾经群雄并起的年代。2003年在巴黎世乒赛夺得男单冠军后,奥地利名将施拉格曾这样说过:“中国选手像是从同一条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强大但是缺乏个性。”姑且不论施拉格的说法是否有些偏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说中国队确实是一条冠军流水线,那么欧洲选手则更像是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工艺品”。 听国家队的教练说过,外国选手尤其是欧洲人打球,几乎一人一个样。同是瑞典队的选手,老瓦和佩尔森迥然不同;同是凶狠派代表人物,盖亭打起球来总是挺直腰板,而罗斯科夫似乎反手用得比正手还多。按中国队的标准,很多人的姿势都不“标准”。“手工制作”让欧洲产生了瓦尔德内尔这样的“艺术大师”、格林卡这样的“赛场疯子”;而流水线则确保了中国队拿到一块又一块金牌。世界乒坛的现实再一次验证了经济学界的定论:小农经济永远抵挡不了大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 怀念老瓦,就像怀念一件精美的青花瓷器。但我们捧着的饭碗,也许还是用铁做的更好。随着老瓦这样的天才逐渐淡出,中国队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各队的差距。中、德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一位网友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就是派我上场,也同样能赢。比分不过是变成了3比1。”这样的玩笑应该是可以当真的。 当中国战车隆隆启动的时候,散兵游勇们只能四散奔逃。在整体的层面上,中国队已经四顾无敌。只有当中国选手在单打比赛里各自为战的时候,以欧洲人为主的世界联军才能给他们制造麻烦。施拉格还曾说过:“在练习赛中,中国队的几名主力也许可以每局可以让我5分。但到了大赛,他们大概只能发挥出三四成实力。”在国际乒联限制了各队的参赛人数后,人海战术便成了各国选手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人的惟一招数。 也许,昨夜最伤心的并不是输球的德国人。更改赛制,取消遮挡发球,将乒乓球变大,尽管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想尽了办法,要把乒乓球变得更好看,但他还是又一次看到了一幕熟悉的场景。这是沙拉拉的悲哀,或许也是中国乒乓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