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比“失败”更令人遗憾的是“失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09:35 青年体育 | |||||||||
中国国奥客场0比1负于韩国国奥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了。几天来,关于这场比赛失利的原因有着许多不尽相同的说法。 来自于中国国奥内部的观点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毕竟他们是比赛最直接的“当事人”。我们不妨先简单归结一下——杨团长的总结是:一秒钟的失败;沈教练的表白是:不过是一场比赛而已;杜后卫的遗憾是:如果不和队友相撞那球肯定进;王后腰的懊悔是
按照上述的言语,国奥队的失败仿佛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似乎是我们的“运气”实在太糟所至——如果没有那一秒钟,如果没有那次相撞,如果一脚把崔成国干倒……中国国奥就可以欢天喜地地成为“胜利者”了。 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回到那场中韩之战:一支组建了4年之久的球队,曾经依靠灵活快速积极进取的鲜明风格吸引众人的目光的球队,在面对实力有减无增的对手的时候,全场比赛除了拼命围抢阻截之外,几乎将全部的破门希望仅仅寄托于角球,以至于有限的几次边路突击时候,控球球员的目的竟然只集中在争取创造更多的角球,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比赛中,杜威在角球中的两次头攻看上去很接近进球,但即使是无限的接近进球也无法代替真正的进球——足球比赛中,点球的命中率通常也很难达到75%,一支球队又怎么能保证五六次角球中就一定有一次修成正果呢? 简单形容,90分钟之内中国国奥队只有防守,没有反击;只有拼抢,没有组织;于是,只有角球,没有角球得分也就不能算作是什么意外了。 国奥队那个导致失球的失误,能算作是一个意外吗?显然不是,足球比赛中一半以上的乌龙球都不见得属于意外,王栋上抢失误的出现实在是属于正常无比的范畴之内。 客场作战,立足稳固防守的原则并非错误,问题的关键是国奥队除了角球几乎没有任何反击进攻的战术。2001年中青队在世青赛上对阵东道主阿根廷队的时候,似乎都没有中韩之战踢得这般被动,还曾经依靠曲波的速度撕破了强大对手的球门。不知道为什么,国奥队自己主动放弃了那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用同样有速度、有突破能力的张烁,力争在快速反击中形成对对方的威胁,真的就不如使用缺少速度和冲击力的陆锋效果更好吗?这种用人的失误总不能“归功”于“一秒钟的运气不佳”吧? 当选用前锋的第一标准不是攻击力而是抢截能力的时候,这样的一支球队能像是一支可以赢球的球队吗?换句话说,中韩之战,无论怎样说韩国队最终取胜,难道不是一个最合理的结果吗? 既然失败了,就需要接受失败;总结是必要的,但还有一个总结什么、怎样总结的问题。比赛后国奥上下的振振有词基本上都属于感叹命运的捉弄,遍地寻找理由借口,或者发泄某种不服不忿的情绪,这样的总结恰恰体现的是一种心理的失衡和行为的失态。 中国国奥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又没有能够赢得更多。如果有人依然坚持认为:国奥队输掉的仅仅是一场比赛,输球的原因也仅仅是一次中场的抢断失误,而不能客观理智全面地分析总结出失败的真正根源的话,那么,可以确定的是:这样失态的一支球队输球的命运还没有就此完结。□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