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军:中国足球死于“反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12:33 南方都市报 | |||||||||
汉城那座雄壮的体育场我去过,那次中国人呼啦啦去了两万多,去看世界杯。这次冲击雅典奥运就显得没那么壮观,我看到中国足球只派了两个人去汉城——杜威和沈祥福。这么说并不夸张,事实摆在那里——一个人的抗韩与一个人的恐韩,就把一切都解决掉了。 3月3日汉城之败,输得如此窝囊,接近于跪着受死。中国球迷的起勃不久的心又要死了,如果需要拉一件东西陪葬,那么我的推荐是——让“恐韩症”一起去死吧。
看国字号的比赛直播本已痛苦,自从CCTV-5沾染了白岩松老师的历史责任感,该活动就成了痛苦的N次方。这次出征汉城的宣传短片,又弄得如同民间人士驾着机帆船出海保钓一样悲壮,身为一介普通球迷,真的要一声哀叹:情何以堪? 恐韩,如此晦气又如此无聊的一个词,我们已经背负了二十多年了,这本来已是人间不幸,更不幸的是,我们从来不曾问问自己,有什么必要?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乃有平衡。逢韩不胜,我宁愿相信风格决定论。你就是遇到了克星,如之奈何?宿命像一架风车般旋转不停循环往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做那个堂吉诃德? 我的意思,不是说要面对韩国队的时候需要阿Q,而是说,战胜韩国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当日本人已经有些不屑于陪亚洲兄弟们玩耍的时候,坐在逢韩不胜的怪圈里苦闷的我们,又何异于坐井观天的某种低级动物。 泰戈尔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比恐惧韩国更值得恐惧的,就是夸大了韩国足球在我们价值评判体系中的分量,因“反恐”而成为偏执狂,因“反恐”而变得神经质。 事实上,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足球已经被“反恐”带进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过分地强调身材,强调体能,强调拼抢,强调作风,到头来虽然“死磕”的能力赶上甚至超过了韩国人,却发现赢得了一个局部战役却输掉了更多,原来韩国人不靠抢逼围也能赢我们。不要说如此“反恐”注定要失败,即使偶尔偷袭成功,又有何胜利可言? 古人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佛也说,拿不起来怎么办?拿不起来就放下。韩国我们现在拿不起来,那就放下算了。等到我们什么时候功力到了,不刻意去拿下韩国,却可能已经易如反掌。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为“反恐”而生的,那么你也必将因“反恐”而亡。 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