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新:死守宿命--国奥保平争胜就是自己找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09:32 《足球》报 | |||||||||
□刘晓新 昨夜,以为有雪,却被寒冷冰冻了心情。 昨夜,上岩洞,是两种宿命的纠缠,但属于中国足球的宿命却像无法消融的坚冰。
昨夜,以为是宿命的延续,但宿命绝非天定,宿命原来人定。 2004年3月3日,就像1999年10月3日,曹宰榛的推射,就像申秉浩的头球。如果你足够乐观,永远可以找到千百条打破宿命的理由;如果你习惯悲观,只会相信过程永远是结果的掩饰。沈家军整整坚持了82分钟,但第82分钟就是宿命的全部。中韩足球的编年史,每一个章节都限时90分钟,但只需要一分钟,就是故事的全部。 宿命即命运,而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宿命,其实只是人在无法控制命运甚至解释命运之后仅剩的自慰术。第一时间里,我想起亚运会前与祥福在上海联洋曾经的对话,那一天,祥子仰脖喝光了一整瓶矿泉水后,目光坚定,语调动情,从牙缝里迸出一句:“我什么都想到了,我不怕墙倒众人推。”我相信,他想到了故事的开头,也想得到故事的结尾。这个视球队为生命的北京男人,甚至在自己的事业里注入了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他惟独没有想到,“20年恐韩”和“十年不胜韩”的历史像一张巨大的网,使他魔由心生。 昨晚,一位国字号教练在赛后愤怒地表示:“又是保平争胜,保平争胜就是自己找死!”这也许是对历史一再延续的最经典的评价,由徐根宝而戚务生而霍顿而沈祥福,可能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一定要“保平争胜”,却无一例外走火入魔。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惟有中国足球,可以无数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沈祥福不信宿命,却注定被宿命所累。 大多数国奥队员认为,沈指倔强如牛坚硬如铁,大多数国奥队员坚信,要沈指改变阵容,甚至比改名换姓还难,但事实证明,“3·3”之战,就是沈家军阵容震荡幅度最大的一次。结果永远是最好的标准,如果昨晚这支球队可以坚持90分钟,那沈祥福就是大胆用兵的范例,但在第82分钟,所有的努力像一根脆弱的弹簧,绷断了沈祥福全部的想象。在战术范围内,客场防反绝不是可以指责的选择,但陆峰、张宝峰而不是赵旭日、曹明,就是命运降临之前最强烈的信息。沈祥福坚持了四年,却在赌局开始之前变得谨小慎微患得患失。 这不是真正的沈家军,这只是一支为了一个很具体的目标不惜委曲求全的球队。 “要战胜韩国队,就要先把自己变成韩国队”,这几乎是沈家军在整个备战期内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沈祥福一定以为,他的这支球队可以做到像一架变形金钢,在第一月内变成韩国,然后在第二个月内变成伊朗,但是,他可以把这支球队练得比韩国人更高、更快、更能跑、更能抢,却无法让他们拥有韩国人的神经。当上岩体育场内,红魔整齐地高喊着他们新学会的外来词语“Kong Han、Kong Han”时,沈祥福已经不再咆哮。 这是祥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这是祥子一生中惟一一场放弃了在场边咆哮指挥的比赛。是什么改变了他的习惯?难道他真的已经心静如水? 赛前一天,有人遍查黄历,指出:3月3,宜开市。但赛后再查,遗漏重要一条:3月3,煞东。其义不利东方。 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宿命。(刘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