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足球前车之鉴篮球视而不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1:19 体坛周报 | |
中国足球的各级国家队体系已经布局完毕,中国篮球却刚刚开始迈出脚步,而且难免有一种异样滋味。 十几个懵懂世事的大孩子,从此便要肩负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挑大梁的重任,这由不得令人想起昔年的足球“健力宝模式”。即使我们的要求可以降低到“培养出两、三个人才”,但中国篮球四、五年后的希望就非要全部寄托于这支球队身上? 长期集训,也是篮管中心的无奈之举。很多俱乐部青年队教练力量薄弱、训练环境难有保证,加上青年联赛出现萎缩,这些少年若是继续按部就班地自我成长,恐怕中国篮球的接班者只会光彩日渐黯淡。篮管中心常设国家二队、建立希望队,自然是憧憬这种方式可以给希望之星们打造一个相对理想的氛围,至少他们可以接触到高水平的外籍教练,至少他们有机会出国见见世面。 这又像是回到了数十年前的专业篮球时代。那时候不叫CBA,也没有所谓的职业俱乐部,但“精英战略”却早已执行,何况当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比现在完整得多。如今呢,CBA快十年了,中超快出台了,又有多少所谓职业球队敢拍胸脯说,“我们的梯队建设非常完善”? “健力宝模式”已经被证明等于失败,中国篮球的“准健力宝模式”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在国内联赛后备人才体系尚需缓慢恢复的背景下,“精英战略”不是不可行,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战略的功效,仍然有细细商榷之处。长期集训、出国比赛,希望队肯定能见不少世面,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把这些孩子们化整为零,送到美国的大学联赛中去好好锤炼几年,效果是不是应该更好一些? 足球甘作前车之鉴,篮球难道非要视而不见? 孟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