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球员“上榜”等于“下岗”?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15:39 工人日报 | |
俱乐部退出,球队转让,联赛资格变卖……岁末年初的中国足球再次让人们感叹“天凉好个秋”!超过600人的庞大球员群体都选择了上榜转会,联赛在中超前夜进行着版图的重新划分和力量整合。随着联赛的日益深入,职业化在让球员品尝着挣钱甜蜜的同时,也让随时下岗的利剑在球员头顶不停地挥舞。因此,有人戏言,很多球员在选择了挂牌上榜的时候,也许就是离开足球场的日子。 从中国足协的转会规定来看,上榜球员在提出申请后7天内可以优先与原有俱乐部商讨新合同。但在正式进入转会程序后,球员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中国足协新推出了自由转会概念,即每家俱乐部可以自由选择3名球员。但这种自由只是相对的自由,各俱乐部在转会榜公布之时起可以率先挑选3名队员。如果与球员原属俱乐部达成协议,并与该球员签订工作合同后,便可到注册办办理正式转会手续。不过这3个名额已经在各俱乐部“只能摘取5名球员”的配额之中,自由摘走3人的俱乐部只能在1月20日的摘牌大会上再摘两人。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只是对那些与新东家已有意向或者是实力突出的球员有利。 让我们来看看去年球员转会的情况。在2003年的甲级队摘牌大会中,共有515人上榜,但最后成功找到“婆家”的仅有49人,其中甲A23人,甲B26人。而在2002年的球员转会中,在申报转会的435名球员中,甲A俱乐部摘走了32名球员,甲B俱乐部摘走了14名球员,加起来也只有46人找到了饭碗,刚好超过上榜球员的十分之一,甚至连“国门”江津都差点在那一年下岗。虽然剩下的球员不可能全都没有球踢,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丢掉了饭碗。 由此看来,在今年申报上榜的600多名球员中,肯定会有相当比例的人没有球队接收。究其原因,球员自身实力的不足,俱乐部定价过高,中超中甲名额有限都会造成这种结果的产生。但国内俱乐部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整个联赛的惨淡经营才是深层次的原因。李元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