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多元化的精英组合 敢来深圳混的都有种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10:46 《足球》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人对于深圳的最初了解是来自于电子表——这曾经是我记忆中深圳的代名词。每个去深圳出差的内地人都会在返乡时带回若干块精致而廉价的电子表,电子表是那个时代最时髦的东西之一,而在深圳中英街可以买到最便宜的电子表。另外一个回忆则来自于我一位当干部的亲戚,他曾经被组织去深圳参观,参观的项目就是深圳人如何像搭积木一样盖起一座座高楼。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是属于深圳的黄金时代。 中国把除了上海之外的惟一一个证券交易所放在深圳。股票加上香港再加上特区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无数的精英移民的到来,造就了深圳迅速的腾飞,精英或许就是深圳精神的精髓所在,而精英文化也就是移民文化。 所有敢来深圳混的人都是有种的,和北京的冷漠、上海的深不可测相比,深圳似乎更适合白手起家。这让人想起穷画家杰克在泰坦尼克号的豪华餐厅中与一帮千万富翁共进晚餐时说出的那句话:“一无所有,这象征着我没有什么输不起。” 深圳的那边就是香港,这造就了深圳独特的市民文化,深圳老板最爱的也是奔驰宝马,而他们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就是车屁股上的广东香港两地牌照;深圳的身后是广东,这使得深圳同样会像广州一样,云集着大量的外来打工者,这是一座没有市民方言的城市,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找到同乡。 两年前来深圳让我好奇的是:每个出租车里都会有牌子明确地告诉你这位司机的籍贯来自何方,但是一个月前在深圳我却发现这一标记被取消了。也许是为了让每个在这里昼夜奔波的人更加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也许是为了避免某种不经意的歧视——如同每一座由移民组成的城市,在站稳脚跟之后,第一代移民会开始居高临下看那些后来的人,这其中并不一定会有同情。 我对深圳人的印象来自于当年几位大学同学。其中一个曾经愤怒的文学青年兼诗人现在已经被这座城市改造得完全没有了脾气:玩玩股票,开着价值10万的车接老婆回家。而另一位当年的美女校友听说是在深圳嫁了大户,一次同学聚会据说她是开着跑车来的,他们似乎都变得像这座城市一样——宽容,现实,并且可以接受一切。 在去年某个时段,深圳究竟是不是被抛弃的话题曾经让深圳人难得地愤怒和反思了一次。但是我一直坚持认为,在这个没有寒冬的移民城市,人们早已经失去了很多愤怒或者兴奋的冲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深圳人成熟的标志?其实没有人会抛弃深圳,深圳也不会被抛弃,作为代表精英经济奇迹的最佳样本,深圳也许比成都更有理由成为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城。虽然,在过去、现在和看得见的将来,深圳都不得不生活在香港的巨大阴影之下。 朱广沪、李伟锋、郑智、杨晨……这些深圳足球新移民在这座城市滑过轨迹。他们从这座城市得到的,他们为这座城市所带来的,所有这些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深圳的精髓。 多元化的精英组合,这就是深圳。(姬宇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