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谁说换帅如换刀?别总喊下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12:37 体坛周报 | |
刘全胜给贴着NBA标签的罗德·里德腾出位置后,浙江万马队顿时如同鸟枪换炮,人们马上会想到那个百用不烦的定律:换帅如换刀。 这等于是再次给那些依旧端着饭碗的教头们提醒:别觉得国内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威胁自己的位置,逼急了俱乐部老板都会把眼光转向海外,能念好经的“洋和尚”俯首可拾,让你下课又有何妨! 回过头来说,我们究竟有没有优秀的本土教练?这样的疑问恐怕会让初成气候的CBA一时语塞。联想到国家队选帅时的犹犹豫豫,再细细打量各家球队在物色主教练时的无奈,答案似乎已经尽在眼前。我们总是呼唤让更多的球员走出国门,却浑然不觉教练群体与世界潮流的渐行渐远,最简单的例子是,CBA有多少主教练可以无需翻译,就能跟外援直接探讨战术? 并不是说CBA教练不愿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在新生代主帅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他们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切新事物的刺激。李秋平至今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机会赴美国深造,但这并不妨碍他“自学”出一个接一个的新点子。上任之初备受怀疑的李春江上赛季有如脱胎换骨,他却把“功劳”归结在短短数周的赴美学习和一位韩国老教练的短期指点。所以,球队战绩不佳,总有人喊“教练下课”,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可惜,我们的教练“开洋荤”的机会太少了。9月亚锦赛期间,篮管中心组织各家CBA球队主教练齐集哈尔滨,任务自然是“观摩、学习”,但是某位教练对记者直言不讳:“中国队在亚洲的优势这么明显,我们观摩半天等于在看自己的队员,还不如让我们去看看欧锦赛更有价值呢!” 得不到充足的肥料,CBA的教练们只能拼命地自己汲取水分,但是这种兀自琢磨的效果注定不够直接。有人对所谓的发展潮流不以为然,甚至坚持认为篮球运动的规律格外简单,但这些看似亘古不变的规律绝对是在不断注入新鲜的元素,去年世锦赛上阿根廷队凭借“集体篮球”一路杀至亚军,但个中奥秘绝非20年前、甚至10年前同样的概念所能比拟,CBA的教练们误打误撞也许照样能够参透真理,但是在残酷的丢饭碗压力侵袭下,谁又有多少安心试验的资本? 巩晓彬如今是CBA最年轻的主教练,人们当然也记得一年前他还在世锦赛上厮杀,几乎所有人都说大彬“人聪明、适合作教练”,但是,明年夏天俱乐部最好别忘记给他一次“留学”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