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体育》汪大昭:没明星的片子不耐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00:27 青年体育 | |
足球的甲A联赛已近尾声,北京现代队总算摆脱了今年以来的颓势。男篮的CBA联赛刚开场,北京首钢队战绩不佳,且看不出回天之路何在。女排联赛北京队成绩不错,可惜京城里没有立足之地,跑到西南高原摆设主场去了。 北京原本是国内三大球平均实力和影响数得着的地方,当年什么球类都不差,虽然那个时代不讲究市场,可也没少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而且多是栋梁之材。譬如足球,从来不曾 北京市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体育局曾经提出要在筹办奥运会期间承办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顶级赛事,这想法当然不错。可是,展示不出自己的球队和球星,毕竟难以打动人心。眼下,北京的三大球缺少球星,因而无法围绕球星提升人气,构建氛围,这就是三大球集体项目的规律。整体实力再均衡,还是要有球星,甚至球星群体,才能应对不同类型的对手,保持自己的位置。 小时候看电影,演员表只将演员逐一列出,有时按角色的重要性分先后,有时甚至按角色出场次序排队。后来渐渐地打出个“主演”。不知什么时候,兴起“领衔”一说,再后来,领衔的不止一两人,而是一大群,大约就是主力队员或首发阵容吧。现在的影视片,都把领衔主演的名字当作招牌,在广告和海报上加以推介,靠着明星招徕观众。虽说这种做法又赖又滥,但是效果正出于此。 对比之下,北京的三大球正像缺少明星大腕领衔或主演的片子,片子拍得再费劲,还是不容易走红。巴特尔一走,首钢只有焦健一名国手,在国家队绝对是替补。足球方面也只有徐云龙作为国脚尚能服众。北京这地方特殊,仅有一般的“星”不够,还得特别亮,亮到国家级、国际级才行。改革之前,体委独家办体育,北京的确容易出星成腕。现在是社会办体育,北京的优势不复存在,自己造不出,想引进被认可的球星,也不及外省市办得漂亮。一位经纪人就说,“有物美价廉的,也不跟北京的俱乐部谈”。笔者以为,再不认真反思,可真中了那句北京话──还想不想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