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中超别倒行逆施 限外援 限内援 限薪……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11:02 体坛周报 | |
两支来自上海的德比球队,在末代甲A的收官时期“比学赶超”,双方咬得紧,甩不脱,鹿死谁手可能要到最后一轮方见分晓,他们迸发出100%甚至更多的能力。申花的进球酣畅淋漓,国际的胜利真金白银,竟让人对末代甲A怀有更多的留恋。 在申花队打天下的是洪都拉斯人,是南斯拉夫人,是德国人,是辽宁人,是河南人,只有少部分是上海人。在国际队,同样也是巴西人、巴拉圭人、法国人占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期待中的中超会是什么样?从目前所能收到的足协关于中超的规划计划规定中,却看不到乐观的地方。除了那几份对俱乐部似是而非只有严厉口辞而无法严厉细检的纸面功夫外,最多的却是“限”:限外援,限内援,限薪水,限ABC…… 管理者的理由很动听,为了平衡发展,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球员。 中超是什么?中超应该有更多的欣赏价值,由最多、最好、最精、最叫座、最上镜的形式和内容归之一统的足球精品。为什么皇马能够引来全世界球迷和商业的极大关注?为什么曼联的股票能够让大大小小的股民为之掏钱?如果西班牙或者英格兰足协为了西班牙和英格兰能够夺得世界杯而培养自己的罗纳尔多贝克汉姆费戈科尔基恩(这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臆想),限制这些异国天才的加入,皇马曼联还能如此强大吗?西甲英超还有这般热火吗?答案是否定的!更有益的是,正是由于巨星加入,不仅使联赛更加赏心悦目,不仅使联赛和俱乐部的足球商品增值,更使得足球水平保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准之上。这个道理很清楚:环境催人,环境造就人。 但在中国足坛却看不到这条硬道理。为了“培养”本国门将禁止洋门将加入。制订禁令者是否知道,高水平洋门将的存在,更可以磨砺和造就优秀的中国前锋!中超对国脚的转会设置了许多障碍,以为这样可以平衡俱乐部实力,免得一两家豪门独霸的现象。但制订“限令”者是否清楚,皇马、曼联、AC米兰等豪门的存在,并没有使得西甲意甲英超破烂不堪,反而更生出活力。豪门有豪门的气概,小俱乐部也有小俱乐部的活法。培养、转卖、获利,便是非常值得自豪的生存方式,比如意大利的佩鲁贾,比如英超埃弗顿。 低水平的平衡,就像是二十年前的中国,人人36块5毛钱工资,几家人围看一台加了玻璃放大镜的九寸黑白电视机——谁还愿意回到那个年代? 中国足球已经不可逆转地向着市场化、职业化前进,足球是没有国界的。不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硬性地让它围着拍脑袋臆想出来的“宏伟蓝图”转,这是严重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只要看看逐年空旷的看台,惨淡经营的俱乐部,权力被侵犯而无处鸣冤的球员,便能知之一二! 中超就在眼前。如果中超按照现行规定走的话,完全可以这样断言:明天的中超,甚至连新瓶装旧酒都轮不上。因为它的质量,甚至比不上末代甲A,比不上竞争激烈热火朝天的上海德比。 葛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