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熙东:中国女排重铸辉煌之后的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23:29 青年体育 | |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于佑任 二十二年前,几乎是同一天,中国女排在日本世界杯赛上夺得了冠军,开创了三大球翻身的历史。五连冠之后,冠军离开了我们,一去就是17年。 今天,新一代的中国女排,在日本世界杯上,横扫千军如卷席,11战全胜,以无可争 新一代中国女排的成功,充分体现了新观念、新人、新打法的三新的胜利。在2001年4月,重新组建中国女排时,主教练陈忠和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弃用所有老队员,全部起用新人。这种做法,在中国排坛、乃至中国体坛是犯忌讳的。于是,从那时候起,这支女排便在一片疑问声中开始了新的征程。尤其是当他们在2002年世锦赛上,想走捷径,合理利用规则,而最终未能如愿后,扑天盖地的指责便砸在了他们头上。排管中心及老女排的人们断言:陈忠和距离一个称职的主教练差距甚远。于是,这些女排姑娘们,只好低调出征,认真准备,暗下决心了。 在本届世界杯上,中国女排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老女排在22年前首夺冠军时,仅有8支队伍参赛,打7场比赛就完成任务。而这次参赛队达到12支,必须苦战11场才算完。这就在综合素质、身体训练、心理准备等各方面加大了难度。 首战便与巴西队相遇,在第一局失败的不利情况下,中国女排迅速进入角色,直下3局,夺得首场胜利。对欧洲亚军土耳其的比赛中,姑娘们遇到了第一次考验,由于是遭遇战,对方两名高大的主攻手又都来自俄罗斯。被扳回一局之后,姑娘们反而找到了自信,越打越顺,连胜两局淘汰对手。小试牛刀,使队员坚信自身的实力。 美国队被中国女排看成是第一对手,与之比赛,一上来打得很顺,拿下第一局后,姑娘们有些放松,对对方的反攻缺乏准备,心理上有些变化。当双方打成2平之后,姑娘们又找回了自信,狭路相逢勇者胜,冯坤的巧妙组织,赵蕊蕊的高点快攻,周苏红的夹塞儿快打,杨昊、王丽娜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式的重扣,后排的顽强防守……全队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一鼓作气,打败了美国队。这一场是中国女排境界升华的一仗,打败了美国队,在中国女排面前便没有了对手。 在打败世锦赛冠军意大利队的一战中,中国女排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有些过于兴奋,该稳下来的时候甚至刹不住闸,第3局让对方追成了19平。陈忠和及时叫了暂停,让大家定定神,再开打便连下数城,以25比20结束了战斗。 在最后一战,面对实力差一层次的日本队,中国女排只要拿下两局就是世界冠军。但姑娘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全神贯注,打得日本队失去了往日的顽强,第3局以13∶25交枪投降。 11连胜,仅失4局,以绝对的实力夺得冠军。这就叫不信青春唤不回。当她们登上冠军领奖台时,并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全队表现得十分平静。赵蕊蕊说:“这个冠军是全国人民的”。冯坤说:“可惜俄罗斯队没参加比赛”,这就是年轻人的新的境界。二、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我在准备报道时,为中国女排定下了“再想夺冠是下世纪的事情”的基调,并为此准备了2000字的素材。不料,这素材被同行媒体拿走了。事实也正如我所预见的一样,中国女排输得一塌糊涂。于是那家媒体便在我的素材基础上,加入比赛的材料,义愤填膺地声讨了女排一顿,结果还惹了一身的官司。 因为中国女排自实现三大球翻身之后,又接连夺得五连冠。她们已成了一面旗帜,是不容批评的。而且,从那以后,中国女排在此后十多年中,凡大赛成绩不佳时,当局者开出的药方便只有一剂,那便是“继承老女排的光荣传统”。 竞技体育比的是实力和技战术水平,当然,精神力量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是胜负的关键。但精神力绝不是比赛的根本,更不是全部。按唯物论的观点看,物质决定精神,而精神反过来推动物质。却绝不是精神决定物质。 老女排夺冠,靠的是前排的快攻战术组合和郎平出色的强攻。在那之后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快攻战术已被欧美对手所熟悉,美国、巴西、古巴、意大利、俄罗斯等队都能打出不错的快攻战术。除此之外,她们还有天生的高度、力量,她们的强攻是我们所不及的。而且,她们利用天生的优势,从跳发球开始,把中国人创造的平面快攻组合,逐渐向前后排立体快攻战术发展。大型化、男子化、位置上的自由化,这是国际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 面对这些不争的事实,中国排球界的决策者们并不是看得很清楚,只知道起哄的一些媒体,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用老女排精神这一剂药是解决不了中国女排的问题的。要中国女排重新崛起,到底应该往后看老女排的光环呢?还是应当往前看,去跟上世界排坛的发展呢?我想结论是肯定的,但我们却恰恰在过去十几年里,大多是顾后不瞻前。这说明我们一旦把一件事物绝对化、政治化、官本位化之后,它便脱离了竞技项目本身的实质。这不但不叫升华,反而是偷换了概念。从这个角度上讲,老女排的光环,对中国女排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变成了紧箍咒。正因为如此,中国女排十几年来一直处在一种“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的尴尬境地。 没人否定老女排精神,该否定的是我们的某些绝对化、僵化的观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老女排精神的确起到了强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但当竞技体育发展,尤其是三大球进入市场之后,我们主要面对的和要着手解决的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体制,机制和赛制,使我们尽快适应全国的改革大环境,更快地适应国际排球运动发展的大环境,使中国排球运动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 时光发展到了2003年,如果我们对中国女排的认识总停留在22年前那个光点上,谈何发展和进步呢?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依然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女足的跌落便是最好的证明。还是古人总结得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阻逆不得。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1979年开始与中国女排为伴,既了解中国女排的症结,又看到了世界女排的发展,因此,陈忠和组队以来,选拔了一批平均年龄22岁的新人,从硬件上尽量向大型化靠拢。1.97米的赵蕊蕊已成众望所归的中国长城,冯坤以1.83米的高度,既能组织,又能进攻,沉稳而机智,成为最佳二传手。我们的接应二传、自由人的身高也都在1.80米以上。主攻手除了杨昊和王丽娜之外还有楚金玲1.90米,张平1.88米…… 有了硬件的基础保证,中国女排的防守较过去顽强得多,不仅能救险,而且还能够展开绝地反击,完成了老教练袁伟民未完成的心愿。 有了硬件基础的保证,我们的进攻便显得有声有色,不仅前排快攻打得活,而且从发球开始,到后排进攻,不仅副攻手,接应二传可以打快攻,而且主攻手也能参予快攻战术,初步形成了立体快攻的战术体系。 这些,便是新人,新观念,新战术思想锻造出来的一批新的中国姑娘,新的中国风格。较之过去,更有实力,更符合世界潮流,更适应排球运动发展趋势。 从本届世界杯比赛情况看,中国队相对薄弱的环节是主攻,一、四号位的强攻比起欧美尚有差距,但并不是说中国队内部没了挖潜的空间,让楚金玲们早早进入角色,刻意雕琢,是完全可以派上用场,缩小与欧美的差距的。 从心态上说,中国女排姑娘们在11场艰苦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基本保持正常状态,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若说不足,就是在某些比赛时段还有些瞬间的松懈,某些瞬间抑制不住自己,过于兴奋,而自乱节奏。这既反映了当代青年人激情放飞、张扬个性的本质,也说明她们还年轻,在今后大赛的锤炼中,会更加可爱、更加坚强。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在今后雅典奥运会上,在今后的世锦赛,世界杯上,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只要我们保持这种信念,不断涌现新人,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一定会更强大、更漂亮、更加神彩飞扬。她们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让中国的名字永留青史。(毕熙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