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在马丁狠狠的一脚把重庆力帆揣翻在地的那一刻起,上海就开始更加疯狂的期盼和炒作11月9日下午的15:30分。
冠军。因为有了冠军的争夺,德比变得更加的灿烂绚目。在上海,11月9日的下午,也许足球的气氛不亚于世界杯的决赛。
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上海人精明能干,据说因为上海媒体的炒作,这场比赛的门票收入就高达300万元,我猜测各路小资们也开始谈论德比了,因为从那一刻起,也许德比不是足球,而是时尚。
我其实有点厌倦。各路报纸的类似“国际四虎对申花五将”的煽情文章开始铺天盖地的向我袭来;各类牵强的比较,还带有星数的指数衡量让我觉得非常滑稽,足球已经被异化,我估计。我关注歌星唱歌,关注球星踢球,但如果球星去唱歌,我一点也没兴趣。于是,上一周,我除了关注新闻类的报纸外,其他的生活类报纸我基本不看,我怕过度的德比二字让我失去了对那90分钟的热情。
我想多数人都算过,如果国际胜了,对上海意味着什么。但申花如果胜了,冠军还真有可能出现被大连人重新抢走的情况。但我忘记了一个前提:生存比冠军重要,这个繁荣的城市对于冠军的渴望,也许远远不及申花或者国际对于德比胜利的渴望。
这个城市蕴集了一周的力量,在11月9日下午开始彻底的沸腾。我下午两点从广场座车匆匆回家,我怕堵车,因为从广场回家,我必须要经过虹口足球场。
没有试探,不需要在90分钟里热身,所有的准备都就绪。陆俊的哨声响起的那一秒,我看到了疯狂的两只队伍,中路抢得极为凶狠,边路拉得很开,队员的情绪似乎已经血脉膨涨到爆裂,我看到的不是刚刚新生德比才两年的城市兄弟的掐架,我看到的是有着百年仇恨的阿森那和热刺,拉齐奥和罗马的对决中才可以看到的眼神和动作的凶狠。虹口要爆炸了,上帝看到了复仇的火焰,于是因为意外,让开始不到5分钟的比赛中断了3分钟,需要冷静,毕竟,这是足球比赛,不需要血刃。
到底是谁左右了最终的比赛结果,也许不是张玉宁那两脚精彩的射门,而是李明两次低级的失误,那次面队45度斜传球的冒顶,让我想起张路老师总爱批评的卡那瓦罗,勇猛有余,沉稳不足。稳定了一个赛际的李明,终于在生死对决前用光了所有的力量和运气。我发现老七这厮比以前更帅了,确实很英俊,属于那种秀美的男人,估计昨夜又增加了无数少女为他失眠了。
国际算准了德比只是足球比赛,于是前30分钟国际控制了局面,申思也传出了两脚世界水准的身后球,但没有算准德比蕴涵的精神力量,于是在疯狂的申花小将的抢逼下,申思经常被抢得直摇头,估计这厮忘了第一次德比他是如何靠铲球来泻对根宝的恨的。
单纯从足球来看,申花的核心队员发挥要出色于中远的核心队员,我认为这是申花取胜的关键原因,其实其他队员的发挥除了情绪和斗志比一般甲A比赛时高出几倍外,技战术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煽情没有结束。
申花后防的低级回传失误,让浪费了两次绝杀机会的奎瓦斯终于将功补过,2:1的比分让人感到最后的搏杀可能出现的血腥。在慢镜头不断的播放那可笑的进球的时候,佩德科维奇已经站在国际禁区角外面发任意球了。在虹口足球场上展开双臂飞奔的庆祝和国际队员的沮丧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我就感到申花其实已经胜利了。那是个精确的直接任意球得分,江津只能低头去去门里拣球。
3:1。这样的比分有点刺眼。然而又在我意料之外的,3:1领先后的申花依然疯狂逼抢,疯狂进攻,就是发球门球,界外球的时间也根本不会浪费5秒钟。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申花人不旦要胜,还要把对手给揍服气了才肯罢手,即使4:1了,即使只有最后5分钟了,我看到了恨不能再洞穿国际十次的申花小将。这是德比的特殊使命,上海对大连,上海对北京,无论什么手段,场面多么难看,只要胜了,这个城市都会拥戴他们,但德比不一样,要胜,要大胜,即使你倒地了,还要拼命的踹几脚。
我为申花鼓掌。
这是一场疯狂的比赛,和赛前弥漫的人造硝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一场煽情的比赛,让国际申花两年的德比添上了不逊于百年仇恨的新伤。虹口上空响起的“祁宏,叛徒”的呐喊,让我真实的感觉到了巴塞罗那人在坎帕诺球场对菲戈的羞辱。
这是中国联赛史上的大片:是场冠军归属的关键比赛,有5个精彩进球,有帽子戏法,有低级失误,有红牌,有爆满的足球场,有背叛的球员,所有的一切,成全了上海德比,一场煽情的德比。2003-11-10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