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辣眼看球:上海德比呈现泱泱大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09日21:46 足球周报 | |
巴家伟 两年多以前,我斗胆写过一本书,叫《中国足球横空入世》。在这部记述中国足球进军世界杯征程的纪实文学中,我的第一章《足球——男人的心灵》的第一节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要从上海男人写起?》。 在这一节里,我用亲身体验的上海男人“学会了请客吃饭和学会了发怒”,非常感性地写了我对于上海男人的另一种感觉:“是不是上海男人对中国足球已经忍无可忍了?” 上海男人的忍无可忍,实际上在当时只是对于米卢热身赛输球秀的一种忍无可忍,但这种忍无可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八万人体育场的一种凝固得可能要爆炸的火爆,或者说是恨铁不成钢情结下的火爆。 昨天,一个初冬的午后,也是在上海,在与八万人体育场遥相呼应的德比虹口体育场,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凝固得可能要爆炸的火爆,那是对于足球真谛的一种完美的诠释。 上海男人在上海德比历史上的第4个90分钟内把这个舶来品火爆得不留一点灰烬,让厌倦了德比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德比,更不得不重新欣赏德比。 在这样一个初冬的午后,惟有上海男人让行将就木的末代甲A释放出她的最大热能,就像混血儿费翔唱红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如果说,以往的甲A烽烟中一骑绝尘的连沪争霸弥漫的是一股春秋霸气,那么今天的上海德比则呈现的一股泱泱大气。 在上海德比开始之前,有着各种各样风传的德比版本,或者来自上海滩,或者来自上海滩以外。而这个德比版本的主要内容是为了把阔别8年的甲A冠军杯留在上海滩,申花将会输给国际,其一保证目前领先的国际的夺冠把握,其二阻止紧追不舍的实德的翻盘机会。 在上海德比开始之前,人们对于这个德比版本的相信和怀疑程度至少是各占一半,因为在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足球环境中,人们宁肯信其有,也不愿意信其无,反正都是“听他们说”。 然而,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东北移民张玉宁实际上就以两粒石破天惊般的进球宣告了国际的死亡。奎瓦斯第52分钟从虞伟亮脚下断球破门,一度使心理失衡、技术走型的国际有所解脱,但仅仅在2分钟之后,佩特科维奇就以任意球绝技加速着国际的死亡,也成就了张玉宁在第73分钟的帽子戏法。 如果说,周六的英超阿森纳VS托特纳姆热刺的伦敦德比充满了足球玄机的话,那么周日的上海德比则充满了足球的全部内容。从德比氛围的真正形成到大战前的运筹帷幄,再到临场交戈的细枝末节,无不让人感受到真正足球能够给人所带来的所以快感。张玉宁和祁宏在场上灿烂的笑容并不是胜利或失败那么简单,而是对真正的足球的享受。 德比,并不是一种因为无聊而诞生的玩意儿。 在末代甲A的初冬,也是末代甲A行将就木的最后的一点时间,吴金贵和成耀东两个年轻的上海男人走上了前台,一个是学院派的风度,一个是思考型的头脑,合力完成了一场意义不仅仅限于德比的末代甲A断代赛。 沈晗的红牌也未必是对于德比真刀真枪的惟一解释,真正的解释不应该用一种粗鲁或野蛮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张玉宁有如神助的帽子戏法和佩特科维奇鬼斧神工的经典任意球,抑或还有奎瓦斯让虞伟亮永远成不了伊基塔的断球。在某种意义上,东北移民张玉宁让申花成为上海滩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而不是他一个人。就像佩特科维奇那具有国际水准的发挥一样,一场完美的德比的谢幕不取决于哪一个人,而取决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泱泱大气。 在这样一个初冬的午后,科萨在大连说:“申花赢了,形势就对申花有利。”他的幽默代替不了他的无奈,尽管申花赢了,实德在理论上还有夺冠希望,但在上海德比面前,实德的确应该为自己的一度连败而惭愧,尤其是应该为自己在个别场次的不思进取而反省。因为他们抛弃了足球最本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