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周报》张嘉树:朱元宝活字典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03:07 足球周报 | |
●张嘉树 据我所知,大连足球界有好几位姓朱的,前国脚朱波暂且不说,老一点的就有朱作富、朱可冬、朱元宝。 这三朱,各有特点,朱作富是当年大连足球队升甲时的总教练。朱可冬多年作足球管 我认识朱老师是1984年,那年夏天,大连日报社创办了一份《文体专刊》报,这张报后来衍化成《棒棰岛周报》。当时大连日报很多主力编辑记者孙友深、隋锡山、姜云洲、叶元、梁臣祥、吴德庆等都参与了这张小报的编采工作,我当时是编辑,而朱元宝当时刚从部队转业回大连,好像在大连渔轮厂任副书记,我收到的第一篇关于足球方面的投稿就是朱老师写的。 那时候没有电脑打字、没有电子信箱什么的,朱老师的稿,字迹很草,读起来很费劲,但是我还是很爱编他的稿,因为一是简洁,二是有物。 等到1984年11月《棒棰岛周报》创刊后,朱老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报纸的主力撰稿人,几乎每期都有他的一两篇评论文章,署名是“足音”。那时候报纸批评文章不多,不像现在把阎世铎说骂就骂一顿。大概在大连媒体上第一个指名道姓批评国家足球队的,就是这位足音。每期《棒棰岛周报》一出来,球迷都要看看有没有足音的文章。 再后来,朱老师成了这张报纸的半拉记者,他和元洪斌、王长来等人先后被借调到报社,担任足球版记者,而编辑是由我一个人兼的。那是大连足球评论最红火的时期,报纸上除了“足音”还有“迷音”(元洪斌)和我的“周音”,三音和弦,也曾奏出不少球迷喜爱的美妙乐曲。 光阴荏苒,1995年,我到万达俱乐部任副主任兼经营部主任,朱老师也在万达俱乐部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我们共事近两年,我在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事业的执著和对工作的认真,而且他为人也很憨厚很诚恳。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件什么事我和他吵了起来,我是得理不让人,冲他好一顿蹦,而他却一声不吭,一笑而过。事后,我很是惭愧。 这两年,朱老师为《足球周报》作了大量工作,几乎每期都写稿子。编辑部年轻同志多,我们邀请朱老师来当“检查官”,他二话没说,一到出版日就来报社干夜班,经他把关的版面,总能挑出来些致命的毛病。 说他是活字典,一点也不过,有一次我们几个争论红塔队是不是大戚从甲B带上甲A的,大家莫衷一是,最后都说问问朱老师,他不假思索地说:“大戚是1998年去的,红塔是他带上甲A的。”我们不信,就查《足球周报》陈年合订本,结果证明朱老师一点也没错。 朱老师不但精通大连足球历史,也对大连足球改革发展有许多建树,参与起草了不少重要文件,他是一个清醒的改革思想者,也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和热心的宣传者。 朱老师已逾花甲,耳朵有点背了,但头脑非常清醒,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阎世铎你跟着搀和什么》,对足协的某些做法提出了很中肯的批评,大家都会心一笑,笑声中见到的是朱老师满头花发和满脸风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