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关军:教我如何不紧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10:46 体坛周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昆明一战结束后,阎主席对年轻人进行了急风暴雨式的教诲,批评了他们的比赛态度。其后果是球员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加完了压又要忙于解压,这几天大马士革的中国队驻地成了心理按摩房。 可怕的思想工作,给球队的各级管理者增加了很多麻烦,也给我们增加了对比赛走向的不安。 我个人认为,U23国家队昆明一战,值得忧虑的其实是技战术的乏味,球员们比较前几届国奥处女战的相对放松,反倒是此役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紧张而又松弛,事实上是很高的思想境界,在我们的球员暂时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松弛,哪怕有些过度松弛。 这些年看排球比赛,一直忍受着俄罗斯主帅卡尔波利的折磨,他那习惯性的咆哮和球员们习惯性的麻木表情,把这项运动中的乐趣剥夺殆尽。状态起伏是这群姑娘的致命伤,我倒觉得她们能坚持站在排球场上已经是战胜自我了。我不懂俄语,但有时难免好奇地想,卡尔波利的咆哮中是不是也包含这样的单词:调整,放松。 沈祥福的指挥艺术里也是以叫喊著称的,最近好像有所收敛,增添了与球员们的游戏成分,虽然仍处于模仿阶段,但总是一个好的努力方向。 前方的心理按摩据说形式有所改变,但为了卸包袱专门开个会,而且还要求大家“释放疑虑”,看上去还是有点此地无银的意思,起码不是一种高明的处置策略。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反复对你唠叨“别紧张”的时候,他肯定比你更紧张,你自己也肯定比以前更紧张。 我很理解管理层的苦衷,这个世界上姓氏那么多,但没有人像赵本山的小品里那样真的给自己起名叫“不紧张”。连老顽童一样的米卢先生都险些中场休息昏到在卫生间,阎主席和沈指导的紧张完全在情理之中。紧张的人想劝别人不紧张,技术难度显然类似于零度角射门,重要的是,你把不紧张的信号显示在哪里,是写在脸上,还是挂在嘴上?米卢证明还是前者更成功,而中方教练基本还停留在后者。 认知足球的理念先不谈,至少从表演技巧说,我们的思想工作者中专还没毕业。 没有人怀疑米卢在心理调试上的功力,但米卢的那一套,沈祥福们要学也是皮毛,即使搞到了皮毛,作为中国教练谁又敢把它和盘托出?所以心理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踢球者的问题,是足球圈大环境使然。建议全体足球从业者,丁雪琴的那种临阵磨枪不能解决大问题,还是应该去拜师米卢,或者卡耐基。 沈宏非的一本小书起名叫:思想工作,那是一些快乐的文字,思想总是有的,但藏在快乐背后。他把这个名字看作对传统意义的思想工作的解构与反讽。足球人很喜欢做思想工作,那么不妨学学沈(宏非)指导,首先就不要把这个字眼搞得很沉重。 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