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报:学识与围棋(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11:43 围棋报 | |
沃土 编者按:沃土曾在本报发表过关于少儿围棋培训方面的文章,当时,编辑深感作者对我国少儿围棋培训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颇具真知灼见。 从去年秋天起,沃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历时十余月,沤心沥血写就《学识与 因文章篇幅较长,本报拟分两期刊出。 在去年清风少年队选拔赛报到会上,听到一种观点:“(棋手)不学文化,也许十五、六岁前还能突一下子,十五、六岁以后就乏后劲了。”笔者对此很感兴趣,但不知其言是基于数字统计还是仅为某种感觉。 韩国围棋的突起,促使我们思考:把十来岁的孩子集中起来专攻围棋(有的每周两个半天文化课),是专才专育还是拔苗助长?棋手的文化知识达到一个什么平台再专门研棋最为恰当?“不以牺牲学业为代价”培养围棋人才有无可行性?这是探索我国围棋人才成长科学路径必须面对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竞赛选拔制挑选围棋人才,被选中的孩子,小的八、九岁,大的十五、六,中断学业进体校或到各集训队封闭学棋。国家体育总局专为在国家少年队的这类孩子办有一所学校,每周两个半天、一个晚上,学一些包括政治在内的主要课程,内容很浅,与外界学校无法衔接,但读下来可以拿到中专文凭。我国以往的职业棋手,基本上是这样成长的。国家队的,尚有一纸中专文凭,地方队的,就难以细说了。所以,棋手整体文化水准偏低,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近年来,一些年轻棋手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求知求学,但多限于低段位,且为″联系进大学″,而非考入。即:求取职业段位在先,叩开高校大门在后。 韩国围棋的代表李昌镐,现年27岁,学历高中毕业(1993年于冲岩),系学业、棋艺同期完善。他的第一顶世界冠军桂冠就是高中毕业时取得的。那么,为韩国围棋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冲岩″是怎么解决这对矛盾的?冲岩学院是韩国著名教育学者冲岩李仁宽先生1965年设立的私立学校,后来发展成为集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身的综合性学院。1971年开设围棋教室,设有奖学金,对棋才出众的幼苗免除学费,提供食宿。和普通学校不同,冲岩不强求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尤其是对有志于围棋的学生。在韩国棋院191名职业棋手中,冲岩出身的职业棋手共为72人,为37.7%。除李昌镐外,刘昌赫、李世石、宋泰坤等一流棋手也出自冲岩。因平常比赛多,其他研究会也多,冲岩的职业棋手大部分都在家自习,只是到学校来考试。唯独李昌镐只要没有比赛,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到学校听课,成绩也一直名列上游。韩国三大围棋道场-许壮会、权甲龙、金原道场都可以说是冲岩的分支,这三人都在冲岩任围棋指导教师。在韩国,像冲岩这样实行围棋奖学金制度的中学有三所,另两所--明智中学和善邻中学也培养出了赵惠莲、韩海苑等职业棋手。韩国的职业棋手,基本上是依此模式成长--棋艺与学业不相脱节。 此外,韩国还有一所设立围棋系的大学--明知大学校艺体能大学。由“早年攻读大学英国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时驰骋于棋坛,以骄人的战绩成为韩国棋界唯一一位既有硕士学位又有九段头衔的佼佼者”郑寿铉任围棋系主任。可见,韩国围棋横向发展早于我国,其先驱者在完成自身学者化(或曰学者棋士化)过程的同时,将其成果运用于教育,从而使该国围棋受益于其他学科,发展得更快。 笔者认为,围棋是一门科学,围棋事业的发展与其它科学一样,要遵循客观规律。马克思很早就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沿着崎岖小路不畏劳苦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接受文化启迪,承受学业压力,是职业棋手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台阶,它对于培养勤奋、执着的进取精神;形成循序、求实的科学态度;打造甘于寂寞、承受漫长职业生涯之单调乏味的平常心;磨砺意志、增强职业素养、锻造驾驭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盲目减压,势必造成营养不良而后劲不足,甚至扼杀天才。此外,过早地专才专育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还会带来“少年得志”的某些弊端。一个人年轻时太顺利,容易活得不知天高地厚,缺乏承受力,缺乏坚强。 如何把最好的苗子变成世界杰出的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顾秉林认为:学习与创新是两个问题。创新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小学、中学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国少队、各级体校一直在沿袭旧的文化教育模式,偌大的中国找不到一条为棋手成长提供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系统化教育的路。当棋艺达到一定水准,棋手间技术上的差别微乎其微,由胸怀、进取精神、创造力、抗挫折力等构成的境界上升为主导地位,精神贫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我们鲜有大师,多产匠人,是否与这种沿袭多年的培养方式有关?教育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教育,形成胸怀天下的人生观、淡薄名利的价值观、持之以恒的奋斗观、孜孜不倦的探索观,棋手们还会贪恋享受、小富即安、动辄弃赛吗?对围棋事业而言,倘若个体有异,尚可以称作多样化;如果标准有误,则会贻误后人!所以,检讨我们的模式,是一个战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