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2:0。
仅仅从比分看,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详细看看比赛,您就会知道我们在赛前的期期待没有出现——队员们的灵气与“给大家惊喜”的创造性没有出现;绝对压倒对手的比赛气势没有出现;“毛老爷子”许诺的“跑也要跑死对手”的场面更没有出现!——在某些时段,我们更看到了几乎相反的场面。
90分钟的比赛,射门次数为12(主队):11(客队),客队的犯规次数似乎比中国队多一些,但是除一次因为在主队进攻压力下被迫的技术犯规之外,其它都是些普通的犯规动作。而上半场的中国队除了杜威的两次破门之外,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有威胁的进攻,反倒是客队至少有两次攻入主队的十八码区域,有两次甚至攻击到小禁区的边缘,如果不是对方的前锋身体状况与中国队相比相去甚远,这两次突破的结果还真的不可逆料。
在技术层面看,中国队队员对比赛的理解和身体的柔韧性比客队也明显相差不少,尤其是在接球以后的动作衔接和从防守转入进攻的时机与视野都掌握的不够恰当,下半场22分钟到三十五分钟几乎是被客队围攻——原因无外乎两个:不合理的技术动作和不够开阔的进攻转移视野。
而体能似乎也成了今晚比赛最为蹊跷的一个现象——在客队队员仍然爆发力十足仍然有能力冲刺的时候,我们队员似乎已经丧失了拼抢的热情!——不能说我们的队员不够敬业,这一点从他们如雨的汗水和疲惫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他们确实尽力了。问题是,高原是我们作为杀手锏赖对付客队使用的手段,为什么在集训了将近一年以后,高原却成了我们的障碍?
总体感觉,我们还是在用身体与对手“拼”比赛,在对比赛的理解与阅读上完全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单纯从技术含量讲,这支球队恐怕不如高丰文的国奥,更比不了张志诚的国青,甚至不如徐根宝那届的国奥。直接的证据就是——尽管没有队员跑动的数字统计,但是相信主队队员的跑动距离一定高于客队。这在与叙利亚这样的业余水准对手的比赛中或许能占有一些优势,但是一旦遇到技术好、控球好且身体与我们的球员身体不相上下的球队的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吃亏了。
唯一可喜的就是这些孩子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战术纪律和相比与以往沉稳的表现,但是俺也要悲观地说,这些孩子上升的空间被这届国奥的教练给限制甚至扼杀了!
没有令人向往、痴迷、刺激、激动、兴奋、高潮迭起的过程,却给了大家一个四平八稳的结果……人工授精——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