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荷:行路难于上青天 在美采访姚明新秀赛季感受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01日20:55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据说,美国人均拥有一至两辆汽车,在美国,如果没有车就像在中国没有自行车一样。 休斯敦恰好又是一个缺少地铁的城市,所幸还有体坛周报的特约记者詹敏坚到机场接我,否则一定在偌大的布什机场迷路不可,因为美国机场多的是shuttle bus(就是那种各种旅馆提供的公车,有的是免费,有的收取一定的费用),少的是cab,来来往往的shuttle bu 到了休斯敦的两天之后,终于尝试了没车的苦恼。 那天正好是两个记者来休斯顿采访姚明的比赛,请他们在休斯顿的china town吃过饭之后,我们照例打电话预订出租车来接我们,可是左等右等,一个小时之后饭店门口都人影全无,这时饭店的waiter告诉我们:预订出租车的结果是,五个小时不来都属正常,一般来说只有大一些的酒店门口才会有出租车在等侯。我们有些傻眼了,急忙跑到门口去拦车,一辆辆顶着出租字样的车呼啸而过,就是对我们的招手、跺脚、抛媚眼视而不见。朋友在电话里面告诉我们:美国不是中国,尤其是在休斯敦这样的城市,如果在街上招手要出租车,司机是不敢停车的,美国人万事讲预约,他们只会预约出租车,难怪我们受此冷落。 就这样,我们“活活”地在路边等了几个小时,如果不是后来一个美国朋友的意外出现,估计我们最后都只能站成壁花了。从那次的惨痛经验之后,我们固定了一个熟悉路的司机,每次都给他提前打电话,将我们带到赛场或是其它地方。1月份火箭客场征战达拉斯和圣安东尼奥的时候,我们又被交通工具的问题撞了一下腰。先是因为没有车,在塞满了各种民族和气味的灰狗巴士里面晃了一天,等我们在圣安东尼奥的SBC中心看完比赛后,才发现由于参加赛后的新闻发布会耽误了时间,门前的出租车全都消失不见,同行的另两名记者此时凭他们在中国多年以来行路的经验,遥指不远处言之凿凿地说: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很近,就在不过一个mile(折合成一个多公里)的地方。我早就又饿又累,闻听此言,自然欣喜不已,于是马上雀跃着随他们背包前进。走到近半个小时的时候我才发现两个在美国永远都颠破不灭的真理:第一就是,目测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第二就是,美国的路修出来不是给人走路的,只是为行车的,所以一路上就像红军远征难,我们忽而上草地,忽而下陡坡,忽而过山洞,忽而涉水边......偶有汽车自身边擦过的时候,会有人打开车窗好奇地张望,为了替中国人争脸,我们都会作“黑人牙膏广告”般咧嘴大笑状,以使他们猜测:这又是哪一个著名的中国旅行家在环游地球四十天? 就那样,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了那个所谓目测一个多mile的路。其实,在美国买辆车,相比较于他们收入的比例,不过像我们买个手机一样,当然他们的税少也是他们车多的原因之一,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韩国一款现代汽车,在中国时这辆车的售价大约在三十万人民币左右,在美国的价格却仅仅为8000美金,如果不是因为9.11之后,不再允许外国人在美国考取驾照,否则技痒难熬的我早就冲上美利坚的考场了。没有车的苦难在美国整整折磨了我四个月,直到赛季快结束的时候搬到了离赛场近一些的地方,才结束了我那可怕的打车生涯,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惨的,我的大学同学,东方体育日报的袁汉也在休斯敦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独自一人居住在离火箭训练不远的一个motel(汽车旅馆)里面,为了节省去赛场的费用,他花钱买了一辆自行车,看着他骑着单车在崎岖的车道边上晃晃悠悠的时候,我甚至会想起那个精典的“心灵鸡汤”的故事:一个人整天为买不起新鞋而哭泣,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就这样,我们以双脚为主,汽车为辅的情况下踏遍了美国的“千山万水”。 (体坛周报 易小荷)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