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看法网不计较输赢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09:43 人民网-环球时报 | ||
这几天在法国,看过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又看了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的基础和水平都不高,没法跟人家比,可是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基础和竞技水平达到了世界第一,却并不让人家羡慕,何故?以切身感受说,我以为是境界上存在着差距。 法国的孩子便知网球为何物,也指导自己的国家办了一项世界网坛公认的大满贯赛事。有条件和没有条件的孩子会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其间,首先当然是因为好玩,而不那么在意 在举行法网比赛的日子里,人们像过节一样蜂拥而至,罗兰-加洛斯赛场成了网球的“庙会”。不管男女老幼,不管对网球运动乃至法国球星知之多寡,来到这里,都是冲着那只蹦蹦跳跳的鹅黄色小球。巴黎市民见面,要问一句“这两天去罗兰-加洛斯了吗?”未走近赛场周边,就能看到街边许多指路的标记,餐饮、交通、客店当然要趁机海捞一把,但客观上也把自己融入为网球服务的一部分。 法国人用欣赏的态度关注法网,绝无“这一次咱们能拿几块金牌”之类的预测。他们喜欢看世界顶级好手在巴黎的红土地上定期演出精彩的网球大戏,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尽管也希望法国选手有良好战绩,可是光靠法国选手不足以给他们带来欢乐。19世纪末法网创办之后,有一段时期名叫“法国网球锦标赛”,也不具国际性。那时或许最重要的是谁能拿冠军。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冠军的奖金提升了几十倍,而法网社会价值的增长是无法计算的。 看网球比赛有不少规矩和习惯,譬如说最强大的声浪是鼓掌,而不是山呼海啸般的“加油”。眼看华裔美国选手张德培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奋力救球,也有人会送去一声“迈克尔”,竟像是呼唤他的昵称,充满了爱意。让人感慨的是,这里只为网球而热,不为网球而狂。 一项竞技运动达到某种境界,总要有个过程,法网比赛年年打,加之优厚的奖金刺激,参赛者争胜之心甚切,却没听说赛前壮行打气,赛后总结表彰。赢就赢了,输就输了,输赢都是为成千上万迷恋法网的人而战。因此,比赛总是在祝贺的掌声中结束,并不刻意于得胜球员来自何方,爱谁谁,胜败都不能冲淡法网的节庆氛围。 相比之下,中国的乒乓球绝不缺少一座奖杯或一枚金牌,丢了世乒赛男单冠军,没人会以为中国从此不再是世界乒坛头号强国,可是仍免不了有人对孔令辉两分之差输给施拉格耿耿于怀。中国队的目标自然是早日将乒乓球男单冠军夺回,而法国人久别于法网冠军,照样将比赛年复一年地办下去。观念的不同决定了追求的不同,最终是境界的差异。汪大昭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