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穿越凯旋门--评世乒赛中国队表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13:38 深圳商报 | ||
当在画报和风光片里“预习”过千百遍的凯旋门出现在眼前,我昏眩了片刻随即平静。有些东西即使盼望了一生,得到时也不过几秒的愉悦。真正让我感慨的是,老外并不接受中国人“对称美”的观念,于是凯旋门从各个方向看过去,完全是不同的风景。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凯旋门,每个人心里的所谓“凯旋”都是不足与外人道的一番滋味。如果把“凯旋”单单理解成为胜利,那么世乒赛的凯旋门只向中国人敞开。我们 可是,凯旋真的简单地与胜利化等号吗?我想,总有什么东西能让“成王败寇”的观念灰飞烟灭。昨天,世乒赛赛场上上演了两场特别的比赛。没有步法灵动,没有潇洒的挥拍和高难度的发球,参赛选手的水平勉强相当于中国业余体校里的孩子。但是,他们赢得了真正感动的掌声。他们都是残疾人——一位选手步履蹒跚,因为他的右腿是假肢;一位选手严重的发球违例,因为他没有左手;两位对手“默契”地不给对方追身球,因为他们都是坐着轮椅,深知对方和自己一样无法后退……残缺的肢体与飞舞的乒乓球;行动上的笨拙与神情里的神采飞扬,矛盾但和谐,有着蒙娜丽莎微笑般直击灵魂的力量。 他们忘我地打着,即使旁边球台上就是中国的世界冠军。没有相形见绌的羞涩,没有自惭形秽的自卑,在观众充满敬意的掌声里,他们眼含泪水地享受在世界顶级大赛亮相的分秒。那一刻我想,他们一定心满意足,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就是凯旋的战士。 时至今日,巴黎的凯旋门早已不是胜利者的专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昂首挺胸地穿越这座荣耀辉煌的建筑。你所要准备的,不过是一颗有所希冀的心。 (本报巴黎5月23日专电深圳商报特派记者吴吉)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