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申花这七年 老科夫和“打针风波”-前申花领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12:01 东方体育日报 | ||
1996年12月,申花队迎来了第一任外籍主教练斯托伊科夫,我们习惯都叫他“老科夫”。他在申花工作了7个月,到1997年6月辞职离队,大大小小的比赛一共打了30多场,实际上只输过一场球,是位很不错的外教,只可惜他对中国足球太不了解了。 这一年也是申花俱乐部职业化以来教练班调整最大的一次,不仅将主教练换成了保加利亚的斯托依科夫,而且增聘了曾经留学德国的吴金贵作为助理教练。为了加强队中的思想 老科夫毕竟来自欧州,对中国足坛的情况不可能很快适应,更谈不上作详细了解,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上很难用中国的尺度去制定计划。有几件事可以反映出这位洋教练在足球观念上与我们的不同。 刚来中国时他一下飞机,就向俱乐部提出索取1997年全国甲A联赛的赛程表,准备着手安排赛前的训练计划。当他得知明年的联赛日程尚末公布时,他觉得很惊讶,因为他设想中的训练计划是以月计划、周计划作详细安排的,没有赛程等于无的放矢。我们向他解释说,今年亚足联赛尚末确定1998年世界杯外围赛的具体赛程,故无法制订明年的联赛赛程。他听了只是叹口气,摇了摇头。 “你们为什么不喜欢申思?”老科夫这个问题又让人无从回答,在他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去年他只是替补?申花队中只有申思见到球不怵,他敢要球,敢带球突破,定位球的侵略性很强,他是个好球员。”可当时队里有人认为,申思的抢截能力差,老科夫认为,申思的防守能力差是事实,但如果我们能用他积极的一面,多加调教,这不就能逐步提高他的技术水平了吗? 对于吴承瑛,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老科夫觉得吴承瑛具有优秀的体能,出众的身体条件,如果再有完美的技术和战术意识,那他就能成为世界级的球员。他很遗憾地耸耸肩:“但很遗憾,老天造人时都很平等,有身体条件的缺乏技术,有技术水平的无身体条件,吴承瑛就是典型的例子。”吴承瑛的左路助攻能力有目共睹,1995年申花夺冠时他的助攻威力一定不小,但这应该感激那时的中国足球水平还不高,对手不会或是不能利用吴的身后空当。而现在,在哪个队能见到这类每次进攻都想攻上去的左后卫? 其实,老科夫是低估了中国足球的残酷性,却又高估了中国球员的自觉性,这是他的“致命伤”所在。正是因为他不切合实际的足球理念,这使得申花难以进球,也难以赢球,以致人们后来对老科夫彻底丧失了信心。而激发他辞职离队的导火索,却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打针风波”。“打针风波”成离队导火索 1997年6月28日,是申花客场战前卫队的前一天下午,队内很平静,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气氛。由于国家队的几员战将也随队一起训练,所以队员们都很兴奋,老科夫也难得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要知道上午他的脸还是绷得紧紧的。 上午从联赛席会议回宾馆的路上,车内的收音机还在播送重庆当地媒体对明天比赛的预测:“申花队成耀东很可能出现在首发的阵容中……”,老科夫听了马上一脸怒容:“他们怎会晓得?我们队里也只有少数人知道……”老科夫一直在自言自语。中午,范志毅、毛毅军、吴兵到老科夫房间聊天,由于他们参加国家队集训,已有几个月不在队里,老科夫向他们介绍了一下队内情况后,谈到队里战术问题时说,“90分钟的比赛不能只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打法,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球员应根据场上每一秒瞬间万变的形势,作出最佳选择,可能你的这种选择在第一秒是正确,但到了第二秒就错了,因此我们要求快……”老科夫一下子说了很多。 关于右后卫的人选,是老科夫最为犹豫不决的地方,教练班子开会时他再一次征询了中方教练的意见,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上成耀东。可成耀东已经几年没踢这个位置,后防线的变动在老科夫眼里乃兵家之大忌,老科夫为此又有些犹豫。 比赛开始前10分钟,突发事件就预示了这场比赛的“不祥之兆”:保加利亚外援斯坦切夫在赛前训练时大腿内侧肌肉拉伤,可能会影响对前卫队的比赛,于是老科夫要求队医为他打封闭以保证他上场。在离比赛大约还有一小时前作准备活动热身时,曹医生把封闭扎在他的痛点上,当时他说感觉尚可,随后与队员一起活动。孰料离内收肌痛点一厘米处有一根神经,赛前准备活动后,麻药便向四周扩散,结果侵入了旁边这根神经。 几分钟后,斯坦切大声惊叫起来:“我感觉不到我的腿了”。休息室里一下子大乱了,斯坦切夫甚至都不能站立,但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还是咬牙首发上了场。比赛刚进行第二分钟,斯坦切夫在场上两腿一软就倒了下来。“换人!”老科夫痛苦地大叫起来。一开场就丢掉了一个主力前锋,这球还怎么踢? 一切都不顺,赛前范志毅在休息室里还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茶杯。晚上,我来到队医曹年山的房间,他告诉我说,斯坦切夫平时一向踢球负责,很敬业,而本分的他在处理上也没过错。 应该说,申花此战的赛前准备不可谓不仔细;赛前的训练不可谓不理想;队员的求战欲望和拼劲不可谓不强烈,但是0比1的结局还是使申花当年首尝败绩。当比赛还剩30秒,老科夫呆呆地朝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看了一眼记分版,默默地站起身,独自一人走回休息室,或许他不想听到最后的哨响。但当球员退场时,老科夫又出来了,他一个个地与队员握手向他们表示感谢,而此时大连队1比0获胜的消息已经传到老科夫的耳朵里。 老科夫是位善良的教练,他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最后悄然地离开了球队。 作者:申花前领队张德发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