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阴谋与阳谋--有感辽足易名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07日14:05 新闻晚报 | ||
北京三元队在上海滩被上海申花连中三元,辽足昔日名震江湖的虎威在连败中荡然无存。但这场失利并非问题的焦点,在本轮比赛前辽足突然冠名为北京三元才是问题焦点之所在。 听闻易名后,辽足股东之一的辽宁省体育局有关领导大发雷霆,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并立即派专人前往北京向辽足董事长曹国俊兴师问罪。而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的一些辽宁球迷 辽足冠名北京三元,这原本是一起极为普遍的商业合作,但因为伤害了辽宁体育局的利益及辽宁球迷的感情,曹国俊便成了辽足的罪人,这场商业合作便成了件“见利忘义”的大事。 对于经费捉襟见肘,不得不卖球员、拖欠球员工资奖金的辽足来说,因北京三元冠名带来了巨额资金,无疑解了它的燃眉之急,即生存问题。尽管这笔资金注入没有给球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辽足的日常建设起码可以纳入正常轨道,起码可以像个小康之家那样考虑些其他问题。更何况,即便曹国俊果真心计了得,用此招儿逼辽宁方面买回辽足,那也是商界极为平常的商业手段,与阴谋无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阳谋。如果真要给曹国俊定个“罪名”的话,他也只能算是经营不善。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曹国俊错就错在当初不该异想天开,做什么上市梦,非要把辽足接下来。但作为商人,如果因资金问题想卖掉手中的烫山芋,本来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商业决定。倒是辽宁省体育局准备以行政干预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让人觉得颇为费解,这倒让本来就不够职业化的中国足球又多了点中国特色。 感情二字本来是很重的东西,尤其是球迷对一支球队多年的感情,但在市场经济面前,在生存危机面前,感情经常是苍白无力的。辽足之所以沦落到这般田地,曹国俊难辞其咎,而口口声声称自己为辽足主管领导的那些领导们同样脱不了干系。当然,还有中国足球从来就未曾规范过的伪职业化。文/曹竞 “辽北三元队”? ------------------------------------------ 辽足变三元,竟引来那么多的叫骂和讨伐声———有官员进京告状的、有球迷悲痛欲绝的、也有声讨檄文的……一句话,似乎要把曹国俊“钉上辽宁足球的耻辱柱”。 至于吗? 何况,挥舞棍棒者也没几个怀疑曹国俊此举最起码能解决队员们的拖欠工资。翻阅了报章,反对更名者的理由,归纳起来也不过是两点: 一曰:辽宁改北京,是一个早已预谋好的出卖辽足的阴谋。 在上顿不接下顿的辽小虎们连连输球的今天,征讨姓氏的前后次序显得有些不合适宜。若按辽足目前的状态打联赛,恐怕不但冲中超不成,辽足也有分崩离析之虞,更遑论姓氏名谁!曹国俊采取的自救行为远比那些嚷嚷的看客们要来得实际,来得高尚。 二曰:曹国俊在把辽足一步步推向火炕。这个罪名更加不能成立。 辽足经营不善,这不是曹国俊的错,综观整个甲A,私企老板挣钱的有几人?连最善经营的实德老板欲借扶持西部足球之名图商业之利都被骂成“侵略者”。细想一下,足球环境无限风光的背后也无限险恶呵!中国足球的水平不见得日日看涨,球市也不见得多么火爆,还把裁判、球员、老板通通折腾得五迷三道,亦正亦邪。 甲A进入了第十个年头,但一些人头脑中旧有的计划经济概念还沿袭得根深蒂固。在辽足和辽宁省体育局就更名一事僵持不下之时,有人高明地指点迷津:干脆把辽宁放在北京前面,叫辽宁北京三元队得了,简称辽北三元队。如果双方没有异议,这一高招就算得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球队名称的伟大创造和发明了。还拿辽足的名称来打比方,既然可以改成辽宁北京三元队,也可在北京后再搁上两名称,简简单单这么加减法,收入至少在几千万间波动。在目前经营惨淡的甲A联赛中,此法若能推广开来,不啻于一剂救世良方。 也没准儿,没等措施出台,企业老板都下课光了,那就更用不着为了一块破旧牌匾上名称的先后次序着急上火了。作者:文/夏荣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