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尺:辽足换上“北京”名称依然难以得到真正认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04日11:23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
文/眉间尺 当我在电脑前敲下这个贴子的标题时,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那支从辽宁流浪到北京的队伍。是按照以往的那个亲昵的称呼“辽小虎”,还是改称一个崭新的名称“京小虎”。曾经的辽宁队,曾经在1999年几乎创造了凯泽神话的那支青年近卫军,沿着一种必然的轨道,把生他养他的故乡无情的抛弃(或者是被抛弃?)。 当曾经的辽宁队终于在今天上午改称为“北京某某队”之后,相信为此而微笑的只有赞助商与辽宁足球俱乐部,被刺痛的却是辽宁省数百万一直支持与关心辽宁队的球迷。尽管在心里早已知道,这支在穷困潦倒中苦苦挣扎的球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当我知道这一消息时,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了痛。无法描述难以言说的痛,撕心裂肺而又欲哭无泪的痛,像一根锋利的刺,扎入心里,戳开一个无法弥合的创口。 长歌当哭,但却无泪。当2002年的那个初春辽宁省政府同意辽宁队移师北京寻求发展良机之时,这样的结局其实已经提前注定。所有关于保留“辽宁”二字的想法都是极为脆弱与天真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终于披上了北京的战袍,从此有关这支球队的信息都令每一位辽宁球迷感到一种来自八百公里外的冰冷。 从1995年树起辽宁足球股份制俱乐部的大旗,到如今身披“北京某某队”的战袍,只不过经历了八年的时间。其间,这支来自辽宁省的球队虽然培养了大批有才华的球员,但由于俱乐部一直在困顿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只能一批又一批地向外批发着辽宁足球的精华,张玉宁、曲圣卿去了申花,肖战波去了青岛,郑智去了深圳,宋黎辉加盟鲁能,李尧去了实德,曲东出走红塔,如果细细数下来,这八年被卖出的辽宁队球员完全能组成两个相当豪华的阵容。 但辽宁穷啊,没有一个本地企业愿意拿出八千万或者一个亿来挽救这么一支曾经被誉为中国足球未来希望的球队,甚至在去年辽小虎出走时没有一声真情实意的挽留。而这支本应在近两年内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青年近卫军只能如同无根的浮萍,在天涯无助的漂零。难道这就是辽宁足球的命运?而谁又该为此承担所有的责任?这也许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在深深的紫禁城内,纵然换上了“北京”的名称,依然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同,这或许是个更大的悲哀。 我心已冷。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八百公里外的冰冷依然散布着彻骨的寒意。所有关于这支球队的记忆从此冰冻,拒绝一切来自春天的气息。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