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体育》棋哥:当年都挣五十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3月24日00:36 青年体育 | ||
美国鬼子在伊拉克打得正欢,世界各地的报纸都快成《海湾战争日报》了。“京华新村”就敢在如此硝烟战火中重树大旗,就有这种胆气。 前不久李承鹏先生在大连电视台侃侃而谈,自己交代写足球报道的月收入已达到两万元。这笔收入即便是在三陪小姐的队伍中,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但李承鹏先生还算谦虚,承认进入足球评论这个“圈儿”,是受了当年“京华新村”的影响。可见当年的“京华新村 不知道八千足记是否都有“京华新村”情结?上周与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张斌及刘建宏小聚,哥儿俩都提到了当年在“人大”读书时(是人民大学,不是全国人大),曾仰慕“京华新村”中毕熙东、汪大昭等村民的足球评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们今天的足球记者职业。 八四年与毕熙东相识,是因为老毕提前在《中国青年报》抢发了洛杉矶奥运会中央电视台转播时间表,我因为负责卫星转播,所以要谴责抢新闻的行为。后来毕大爷写出经典社论《别了,零!》,把中国奥运历史的“零的突破”写得荡气回肠,从此就一直关注老毕的评论。 八六年墨西哥世界杯,因为时差关系,夜里进行的比赛中央电视台不进行直播。所以每天夜里《人民日报》的汪大昭、吴桦都与我们一起值夜班,第二天报上就会有洋洋洒洒汪先生的大篇评论。 “中国足球一肩挑,左有毕熙东,右有汪大昭”之说就是那时开始的。 那年月大家都挣五十六块钱,唐丙兄尽管有大才气,也得论资排辈从五十六块挣起。所以当年的足球评论没啥功利想法,纯粹是一腔热血,真正的忧国忧民,因此造就了一个“京华新村”时代。 并非怀旧,但很怀念每月挣五十六块钱的时代。那个时代有过很精彩的足球评论,“京华新村”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一代革命新人。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