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红色警报在马永康耳畔拉响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5:40 中国青年报 | ||
曹竞 一张红牌表现的可能是一名球员的一时冲动,一串红牌代表的可能就是一种已经存在或正在滋生的风气。 青岛贝莱特队队长马永康吃到红牌,四川冠城队新国脚陈东吃到红牌,国奥队主力胡 本赛季的中国足协杯赛既无奖金刺激,又没有多少观众捧场,本属于各俱乐部为联赛练兵、磨合队伍的热身赛,且没有几家俱乐部真正把足协杯的成绩过于放在心上。但这似乎并未让球员或者教练因此产生一种平和心态,憋了一冬的不少将士们完全是一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做派。马永康“吃红”是因为跟裁判过不去,陈东则是跟对方的进攻球员没完没了,就在裁判将其罚出场外后,他还想同躺在地上的孙新波“理论”一番,以至于已用完换人名额的川军只好让孙庆客串门将。球队因此输球无可避免,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些新队长、新国脚、新人王们的大局观都上哪儿去了?更让人纳闷儿的是,赛后受罚诸队的主教练们全都异口同声地替自己的球员辩护,似乎这些红牌都是冤假错案。 且不论得牌者中有没有受冤枉的,单就他们得牌后理直气壮的态度,就足以让人肝儿颤,足以让人对即将开始的联赛氛围捏把汗。足协杯仅仅是“垫场赛”,等到了关乎升级、降级及中超名额争夺的联赛时,不知道红牌会不会满天飞。 中国球员职业素养不高,早已不是新闻;中国足球裁判“眼神”不好,人们也是司空见惯。但游戏有游戏规则,球场有球场规矩,裁判出现重大错漏判,球员自觉受冤,俱乐部可以向上级申诉,像这种“自行了断”的方式不仅会损害球队的整体利益,亦会令中国足球的歪风邪气愈演愈烈。或许俱乐部对形同虚设的申诉已不抱幻想,或许黑衣法官在绿茵场上的权威性已荡然无存,但这些并不能成为球员在场上肆意撒野的借口,更不能成为俱乐部放松对球员教育管理的理由。 记得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杨一民日前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曾经“教训”俱乐部,“要占得便宜,亦吃得起亏。”尽管这种搞平衡的方式与公平、公正不是一码事儿,却也告诫了球员们在场上吐口飞痰、骂骂裁判、伸伸黑脚虽能逞一时之快,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一种风气的滋生离不开环境的作用,离不开环境中人的合力促成。如果大家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行为,并把别人的错误作为自己犯错的理由,到最后受损害的只能是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球员砸掉的也只能是自己的饭碗。四川球迷对川军“输球不能输人”的告诫,实际上已经拉响了中国足球生存环境的警报器。 沙尘暴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治理沙尘暴同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从多种一棵树开始。而我们自家联赛环境的治理同样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譬如少得一张红牌,譬如在绿茵场上“吃得眼前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