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网球职业化需要职业意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11:04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 ||
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中国网球是最早喊出要走职业化道路的项目之一。早在1992年奥运会允许职业选手参赛,并以当年国际排名确定种子位置之时起,中国网球已意识到参加职业赛,提高国际排名的必要性,同时走职业化道路的呼声也随之而起。 然而多年来,由于受国情和体制的制约,中国网球的职业化步伐仅仅局限于比从前参加或举办了更多的国际网球排名赛,而选手的职业意识、培养模式、训练模式、参与办法等 跟随中国网球宣传了多年,记者以为,中国网球的职业化进程之所以缓慢,或者是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职业意识不强。 什么是职业意识 那么,什么是职业意识?怎么样才算职业化? 中国网协教练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网球队总教练蒋宏伟说:“争分,抢位,挣钱,并以此为生,即为职业。”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计分、排名,是一个古老、严谨和非常科学、合理的体系。选手要进入这个体系并在其间有所作为,得经历三个基本阶段。一是打基础阶段(12到15岁),接受常规训练,学习网球的基本技术;二是准备阶段(16到18岁),进入以个人为中心的训练、比赛,确立打法风格和特点,学会如何选择比赛,并寻求包装和经纪人,最终根据自己的表现,决定是否要进入职业圈。在这一阶段,大多数选手都不会轻易放弃学业;第三个阶段是决定当职业选手,并进入职业圈参与争分、抢位、挣钱。 中国网协教练委员会顾问王福章认为,所谓职业化就是市场经济,一切与职业网球相关的模式,都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建立。既有投入,就有产出,同时也有风险。运动员在基础阶段和准备阶段,学习、训练、比赛需要大量的投入,一个运动员在国内一般要花费5-6万元人民币,而在国外或好一些的网球学校,每年大约要10万人民币。如此高的花费谁投?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有人投入了,但选材不好,将来出不了人才,那么几十万就打“水漂”了,这是风险所在。但一旦培养成功,女子世界排名进入100名以内,男子进入150左右,就能自己养活自己,并略有盈余。如能进入前50名,其“产出”不亚于一位大公司的总经理;如进入前十名,那产出就更可观了。 职业化的模式 一般来讲,在国际上投资职业选手的模式有四种:一是家庭模式,即从小到大,从投入到产出都是家庭行为,这种模式较普遍,如大家所熟悉的张德培、大威、小威姐妹,泰国的斯里查潘等。第二种模式是经纪人模式,即某经纪人或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发现了某“苗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在“苗子”还未成气候时,便如“买期货”似地与其签下合约,成器之前所有的费用由经纪人或经纪公司负担,成器之后双方共享奖金和广告收入等;第三种为企业或俱乐部投资,回报条件仅局限于广告效益和扩大影响。第四种为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战略投资,属短期和义务的。 但在国内,投资培养钢琴家、艺术家、科学家,或是这个家那个家的大有人在,甚至砸锅卖铁的都有,但投资培养职业网球选手的人少见。原因是,人们还没有这一种投资理念和投资习惯。 今年,中国网协再次确认了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并将从训练模式和参赛模式上“摸索着前进”,如以一个教练带一个、两个队员的方式确保训练质量;或加大投入,或捆绑式投入,确保国家队一级的选手在一年之内能参加相对多(20个左右)的国际积分排名赛,以提高选手的世界排名和水平。那么,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是否会使运动员变成一个真正的职业选手,从而用职业选手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面对训练和比赛?回答是:难。 思想先职业化 人们常说,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是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即只有对四个现代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会有追求,有动力,有激情,才会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不为困难曲折所难倒。 同理,中国网球要走职业化道路,首先是网球人思想意识的职业化。 就管理人员来说,只有加强了思想上的职业意识,才能制定出适合于职业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就教练而言,只有思想意识职业化了,才能用职业教练的模式去要求队员和训练队员,并在经济合约的制约下,与球员风雨同舟;就选手而言,只有自己把自己职业化了,才能激发出“我要练”的潜意识和源动力,才能在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中用职业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其网球生涯中建立起一个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 因此,就中国网球目前的现状来讲,职业意识的酿造和培植应为先导。(张耀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