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国奥 挣扎在攻守失衡之痛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0日14:20 长江日报 | ||
中爱青年军之间的较量,成为衡量沈家军近2个多月全球拉练成效和奥运会备战情况,进而展望本届国奥队奥运会外围赛出线形势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于是,2比2的结果让相当多期待一场久违胜利的球迷和媒体看不到国奥“复兴”的希望,对沈祥福和沈家军的质疑之声也随之猛增起来。 体育竞赛,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但仅以一场非重要赛事中的表现,匆忙地为沈家 攻击套路日趋完善 从国青时代的“超白金”起,顽强的整体防守,锐利的快速反击渲染出沈家军独树一帜的“361”阵型,也成就了曾被誉为“风之子”的曲波,杜威、高明、曲波组成了沈家军完整的中轴线。从亚青赛,到香港四国邀请赛沈家军一直处于上升势头中,但亚运会0比1被日本队淘汰是一个转折点,单纯依靠曲波反击制造杀机导致的攻击力不足成为制约沈家军向更高层面发展的瓶颈。 欧洲、非洲拉练,到卡塔尔邀请赛,以至于中爱之战展现给了球迷一个攻击套路日趋完善的国奥队。吴坪枫的崛起,固然和曲波的受伤密切相关,但是他是沈祥福的执教思路由361到343过渡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以往在中前卫“双肩”的边锋,只“负责”边路的攻防及协同整体防守,而吴坪枫则被赋予更多的组织进攻的重任,使得球队在以往于涛、曲波被冻结整体就“死”掉的毛病得到很大改善。在沈祥福的新思路下,突前前锋于涛、两边锋王新欣、吴坪枫构成前场攻击三角,而中后卫杜威同后腰陆峰、高明形成后场三角,这两个三角的稳定与否决定了国奥队能否保持整体稳定。在中爱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于涛和高明、吴坪枫和吴伟安常有纵向、横向的大范围交叉换位,使得对手的对位盯人无从施展,而自己快速准确的进攻套路得到极大丰富,以往攻击力不足的毛病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防守均衡性被削弱 中爱之战国奥队在前场打出了香港四国赛和世青赛中流畅娴熟的反击配合,但值得警惕的是整体防守的稳定性却被削弱,这是面临奥运会外围赛考验的国奥队必须反思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国青队时期的沈家军,如果首先进球对手就将很难扳回,只能“等死”,而在2个多月的拉练中国奥队却以2胜6平8负的“成绩”让人担忧,其中总失球数竟然达到惊人的30个,这是任何即将参加大赛球队所忌讳的大问题。中爱之战前80分钟,国奥队的后防都没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最后10分钟的两次疏忽却葬送了整场比赛。 实际上,由国奥队核心杜威领衔的新后防线在本场比赛所犯的原则性错误并不多,只是由于个别球员在一瞬间的疏忽导致全局皆败的恶果。算上沈家军的主力右后卫张亚坤,后腰阎嵩、胡兆军,这些正在参加A3联赛的大连兵团,以及有伤在身的左后卫徐亮,中爱之战几乎是以一名“老将”杜威带4名“新人”在参赛,这应该也是疲惫的沈家军在这场比赛中多次出现关键位置上漏人,协防保护不够的真正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热身赛中国奥小将均希望通过以积极的进攻表现打动祥福,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为自己争取主力位置,因而顾前不顾后的情况发生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正常竞争反映。 仓促改变风格是大忌 锻炼新人是沈家军奔赴欧洲、非洲、亚洲进行全球拉练的初衷,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正是从亚运会开始起的“霉运”,使得各界对沈家军的前途产生忧虑,进而对沈祥福的执教能力和思路产生动摇的起点。 是否必须改变沈家军坚持多年的风格,向更实用化的方向靠拢呢?笔者认为,此举大为不必,也不可能。在5月3日预选赛只剩2个月的时间内,去重新改变国奥队的风格,放弃了自己已经坚持很多年,并曾经证明有效的战术思路和打法,以所谓的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预选赛的大赛,所有的队员重新接受一种思路,并对所有的队员重新定位,其周期和成效都是无法预料,无异于“盲人骑瞎马”,自乱阵脚,结局也很难预料。 在沈家军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球队风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是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武汉晨报董育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