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要采访吗 给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13日08:39 东方网-东方体育日报 | ||
要采访吗?给钱!--------------------------------------------------------------------------------(消息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03-02-13 06:04:00 虽说今天是比赛日,但一整天我都心事重重地面对中巴大战场外的一场新闻大战。资深的《足球》报今天大幅刊出该报记者对罗纳尔多、里瓦尔多、罗伯特·卡洛斯这“3R”的独家专访,极尽炫耀之能事,痛痛快快地给了竞争对手《体坛周报》一个响亮的耳光。在发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访行动。对于中巴大战而言,无论结果如何,事实已经证明真正的主角完全是巴西队,完全是巴西那些世界最顶尖的球星,而平时趾高气扬的中国国脚完全沦为了配角。《足球》显然有备而来,他们利用“东道主”的优势,在巴西队抵达的第一晚就对“3R”进行了独家专访,三位爷像面试一样先后进入《足球》事先指定的房间接受采访,一直闹到凌晨3时,连全副武装的保镖和中国足协的高官也奈何不得。 同样是媒体,《足球》这一行动已经激起了同行的“公愤”,当晚目睹这一切的媒体朋友大为感慨“金钱的力量”。是的,早就有传言说《足球》为此付出了100万元人民币,当然可能更为准确的数字是6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额应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做了,他们赤裸裸地也用金钱给了已经习惯用金钱来挑衅的对手最彻底的打击。 我可不是来批判《足球》或者有类似行动的同行的,反之我很欣赏他们如此职业化的市场运作,并为中国媒体能如此积极地向西方人已经习惯的“付费采访”靠拢而感到高兴。“付费采访”,或者称“主动性有偿新闻”,是西方新闻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中国人大可不必感到惊讶和难以理解——我接受你的采访而让你通过媒体的运作获取巨额利润,为什么我不能得到回报呢?难道我不应得到回报吗? 观念上的变革使金钱在新闻采访中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也让市场化程度颇高的社会主义媒体的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能玩就玩、玩不起就死”——这在市场化程度走在前列的中国体育媒体中已经见怪不怪了,世界杯后“死”去的体育媒体不在少数,将要“死”去的也不在少数。世界杯时国脚被媒体用金钱“瓜分”、海外球员被媒体用金钱“封口”、俱乐部或足协内部被媒体用金钱“派驻内线”……这都已是公开的秘密。 用传统观念看,这已经属于不正当和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状非但得不到传统观念的改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研究新闻事业变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一直在思考有关“付费采访”的课题。我既对西方世界的这种新闻采访模式表示尊敬,也对中国媒体间这种无序、甚至恶性的竞争表示愤慨。 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付费采访”的定义和本质,与西方新闻界通过“付费采访”这种手段关注明星的内心世界、关注新闻的社会价值、关注突发事件的功能性大大不同的是,我们拷贝的这种新闻采访方式却在关注行为本身的价值,即夸大了金钱在新闻采访中的价值,提升了金钱在新闻采访中的位置。“封口”是为了打击对手,而不是服务读者;“内线”是为了挖掘秘闻,破坏行规,而忽视了人性的道德和良知;再以这次独家专访“3R”为例,包装、作秀、显卖的痕迹明显,采访的内容却有些小儿科,不太像出自王牌记者的手笔。 为了付费而去付费,为了停留在低层次上的竞争而去撒下大把的金钱,我以为并不是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金钱在新闻采访中的位置应当摆得适当,用得巧妙,否则大有得不偿失的可能。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果能给予中国队接二连三地与巴西、阿根廷、荷兰、英格兰,哪怕是韩国、日本热身的机会,我觉得再多几个125万美金也值得;而就连在广州天河体育场看一次YOYO补测的记者也要每人被收20元人民币办证的话,那么有些人就真的是想钱想疯了吧。 2003年2月12日于广州 作者:杜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