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花样滑冰如何“崇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03:31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曹竞 布鲁斯风格、桑巴风格、摇滚乐风格,再加上各类欧美爱情电影的主题曲,“洋曲儿”成了这几日十冬会花样滑冰赛场的主旋律。无独有偶,此次参赛的多名选手不仅用的是“洋曲儿”,动作编排也是出自洋教练之手,其中方丹与张民两位国家队队员的编排均由俄罗斯人娜丽莎完成。 对于中国花样滑冰“崇洋”的局面,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认为非常正常,他说花样滑冰原本就是起源于欧美,中国开展这项运动的时间远在欧美之后。而且世界花样滑冰的裁判圈基本上由欧美人把持,花样滑冰打分时的印象分又很重要,要想让人家接受你,就得先学会适应人家的口味。尽管姚滨对欧美裁判总戴着“有色眼镜”来给爱徒申雪/赵宏博打分很不满,但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花样滑冰的整体水平与世界高水平尚有着较大差距。而“崇洋”是缩短差距,少走弯路的一条捷径。 当年陈露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就曾坦言,花样滑冰界就像是欧美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只有经常在那里出现,请大牌教练给自己编排动作,不断加深裁判、圈内名家对自己的印象,才能够在比赛中逐步赢得高分。申雪/赵宏博与陈露走的是同样的道路,他俩不仅经常在国外各类大赛中出现,还常年在国外训练,请名家编排动作,就连服装也是出自欧美专业人士之手,他们在冬奥会上的那套服装就是花费了1万美元在国外定制的。 继昨晚以一曲布鲁斯风格的乐曲亮相后,在今晚的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中,申雪/赵宏博又以一曲《LAST NIGHT》闪亮登场。谈到选曲的标准时,申雪表示一般都是由编导老师根据选手的情况来选择的。之所以没有一味地走民族路线,申雪认为虽然有一些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很受欢迎,但这不代表欧美人能够完全接受中国民族化的东西,“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动作都是欧美名家给编排的,他们对中国音乐的了解就更少了。” 在世界花样滑冰界,中国人毕竟还只是欧美人的学生,为了便于彼此间交流、缩短与老师间的差距,“崇洋”值得提倡。但“崇洋”也得看方式方法,像陈露、申雪/赵宏博那样不仅有一流的难度,还在服装、编排上不停地与国际接轨,不断地增强表现力,他们无疑是“洋为中用”的成功者。但如果像有些选手那样只是学得些皮毛,只是盲目崇洋的话,他们的提高只能是低层次的。在十冬会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场馆内飘荡着优美的“洋曲儿”,冰面上的选手却面部僵硬、机械地完成着动作,好像伴奏曲只是个动静而已,与自己的表演无关。中国冰舞最优秀的选手张维娜/曹宪明在谈到自己与高水平选手间的差距时,就表示意识上的差距最关键。“同样的伴奏曲,同样的动作,人家高水平选手由于在感觉和理解上强过我们,做起来就比我们舒展、好看。而我们会由于理解上的问题,出现音乐与动作脱节的现象。”张维娜还告诉记者,他们这次的动作是专门请俄罗斯教练给编排的,伴奏曲取自一部法国电影,但由于时间有限,他们只能是请教练编排完后便仓促回国,再自己慢慢消化动作、理解音乐。相比之下,张维娜觉得欧美选手因文化修养、自身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选手的表现力一直不如欧美选手的原因。 随着陈露、申雪/赵宏博先后跻身世界一流行列,随着日本女单选手在世界大赛中的异军突起,亚洲人已经成为世界花样滑冰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为中国花样滑冰大规模走向世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自身条件来看,本届十冬会上不管是水平较高的双人滑,还是位居亚洲一流的男单,及水平偏低的冰舞、女单,都涌现出一些好“坯子”。但好“坯子”成为好成品却不是件容易事,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技术动作难度,要有大量在国际比赛中的参赛机会,还要学会如何“崇洋”。(本报哈尔滨1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