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如果单从比分上来说,沈家军这次巴林之旅,首战结果还是能够让人欣然接受的。当然,如果非要把王宝山的国青队与叙利亚人的恩怨牵扯进来,那么,这一结果也可以被称作成功的“复仇”。但是在这里,笔者不愿欣然接受,更不愿把“复仇”放在一场本无足轻重的邀请赛上。
据说,即将到任的国足新帅哈恩先生并没有出现在巴林,所以,在中叙之战赛场上征
战的新国足球员们自然就少了一些压力。笔者为沈家军感到惋惜,哈恩先生如果能莅临现场,他定会吃惊不小:中国足球原来是这样踢的——缺乏组织,进攻无序,在重兵防守之下,本领并不高强的叙利亚球员也可以在禁区内轻松得分,甚至国足进球有时候还非得他们帮上一点忙不可。就是这样的组织,这样的防守,沈家军也照样赢球,哈恩先生,你服不服?
沈指导的“361”阵容在中国足球圈内是妇孺皆知的,其优点就在于让一些圈内人士知道了:一直在国奥队充当那个“1”的于涛,原来是一个平庸之辈。当然,首先说他“平庸”的不是别人,而是当年口口声声“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但最终却未能出线的那位名帅。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沈指导对“361”的矢志不渝,体现的或许是他对这一阵型精髓的深刻理解,但笔者却宁愿理解成他个人的“傲慢”,而那位国内名帅的观点显然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偏见”。“傲慢与偏见”联手造就了一个“平庸”的于涛。
沈指导把他的“傲慢”带到了巴林。中国人惯以“一俊遮百丑”来评价事物,沈家军赢了,于是那些“丑陋”都可以被遮掩起来,甚至还可以把比赛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找出诸如“队伍刚刚组建,磨合不够”、“联赛刚刚打完,队员身体疲惫”等千般理由、万般借口来为他们辩护。
但是,新任甲A“射手王”李金羽和“足球先生”郑智的碌碌无为,却无法说明沈指导的这个阵型很适合这支队伍。当然,或许笔者认为沈指导“傲慢”也会被称之为“偏见”,那就对了,因为笔者要指陈的正是中国足球的“傲慢与偏见”。
■孙晓军
![](http://image2.sina.com.cn/ty/s_n_worldcup_1.gif)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