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的两位老总对媒体的“造势效应”驾轻就熟。程鹏辉对辽足失去信心欲转投他处,在声称没有去处的情况下却先为自己造势,惹得全国的足球新闻界都转移了对足球本身的关注,而单单盯着一个足球俱乐部的经营者,。应该看到,程鹏辉是在自己失势的时候利用媒体的炒作突然从足球的幕后跳到了前台。就像球员转会一样,作为一种“商品”,需要多家买主来竞标,其身价才会不断飚升。与其公开要价,不如“传销”神秘,在媒体的爆炒中,程总的经营才华和“辉煌历史”也“不经意”间曝了出来。
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并非好事。在娱乐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哪个明星因长时间不在媒体上“露脸”就诚惶诚恐,他们怕爱健忘的观众想不起他来而直接影响到他们身价。这无非是信息经济时代传媒力量的体现,大众传播媒体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而深谙这些经济规律的高级经济师程总却从“导演”窜到了前台,把自己当成了“明星”,这种“自我炒作”不算高明,倒有些“降价”之嫌。
另一位老总曹国俊显然也在“自我炒作”。程鹏辉是为了好的经理人生存环境,曹国俊则是为了辽足能卖个好价钱。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辽足是一家股份制俱乐部,曹国俊只是控制其中一部分股权,如果辽足要转卖,俱乐部必须召开董事会研究决定。而且,从辽足内部传来的消息是,辽足身价高达9000万,那么,曹董的那部分股权值9000万吗?如果不值9000万,那么,曹董为什么在没有得到其他董事授权书的情况下单独在京城曝出高价?此种商业机秘如果不经辽足内部人士透露,媒体如何能挖得到?欲擒故纵的旧招一直都未过时。
体育产业当然离不开媒体的摇旗呐喊,事实上,多年的足球职业联赛证明,媒体已经成为“足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是大众传媒应该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媒体人的劳动应该是用来满足更多受众的知情权要求的同时来获得自己的生存利益,而来自辽足两位老总的“自我炒作”似乎低估了媒体人的冷静,同时也侵害了更多读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 文/本报主任记者张红军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